,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环境 >>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5-12 10:38:48 来源:风控网 浏览:293

  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许多单位已把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不到位,缺乏紧迫感。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不够,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上还存在差距。另外,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订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

  2.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以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利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有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由经理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于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不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贪污腐败等现象产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秩序,是假数字、假报表出笼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于很多企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如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失去了外部监督的权利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行政机关、金融系统等等,几乎年年都有蛀虫发生,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原来一直是站在基础审计的角度上,如果站在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国有企业现状的角度上,对内部控制就有必要从新定位,不能够仅在某些方面进行修补,任何一项规范的制度既要考虑现行条件的限制,同时又要具有一些发展的长远眼光,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国有企业改善的重大举措,把对内部控制的定位确定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定义的基础上并按照目前的条件进行修订,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规范的要求。

  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要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利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强调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使会计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企业内部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控制环境。

  3.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当前,国有企业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因为会计造假存在巨大的需求。虽然造假有风险,但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几何级数放大,与造假被查后的违法违规成本相比,前者依然诱惑难挡。在“机会收益”与“败漏成本”间比较,是造假者决定冒险与否的关键,就实际情况而言,“压缩”财务造假的“机会收益”极具难度,而增加“败漏成本,是非常现实的遏止手段。要想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当务之急是加强外部监督,加大司法介入和惩治的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环境 >>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5-12 10:38:48 来源:风控网 浏览:679

  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许多单位已把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不到位,缺乏紧迫感。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不够,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上还存在差距。另外,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订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

  2.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以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利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有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由经理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于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不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贪污腐败等现象产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秩序,是假数字、假报表出笼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于很多企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如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失去了外部监督的权利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行政机关、金融系统等等,几乎年年都有蛀虫发生,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原来一直是站在基础审计的角度上,如果站在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国有企业现状的角度上,对内部控制就有必要从新定位,不能够仅在某些方面进行修补,任何一项规范的制度既要考虑现行条件的限制,同时又要具有一些发展的长远眼光,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国有企业改善的重大举措,把对内部控制的定位确定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定义的基础上并按照目前的条件进行修订,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规范的要求。

  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要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利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强调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使会计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企业内部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控制环境。

  3.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当前,国有企业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因为会计造假存在巨大的需求。虽然造假有风险,但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几何级数放大,与造假被查后的违法违规成本相比,前者依然诱惑难挡。在“机会收益”与“败漏成本”间比较,是造假者决定冒险与否的关键,就实际情况而言,“压缩”财务造假的“机会收益”极具难度,而增加“败漏成本,是非常现实的遏止手段。要想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当务之急是加强外部监督,加大司法介入和惩治的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