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内审管理 >>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2-12-19 19:37:14 来源:风控网 浏览:554
内容提要:很多企业都有内审部门,但内部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业务工作即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和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内部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内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它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得到经理和董事会的支持和配合,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有了这样的组织地位的保障,内审人员才可以客观地、自由地开展工作,才可能做出真实公正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这种情况均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把握。一是规章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现行的制度规定较为零散,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集;二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审计人员在把握制度的尺度上存在差异;三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客户的需求,必须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产品的创新。但是,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却未能及时跟进,而且不适用的制度规定也没有及时清理,致使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过程的规范性不够,质量把关未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一是审计方案缺乏系统性,往往为了完成审计项目而匆忙编写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缺乏连贯性、可比性,存在方案的编制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内部审计在复核制度上不够健全,没有全面贯彻分级复核制度。一般只注重对报告的多级复核(项目组长、审计部门经理和总稽核),而对审计的全过程没有建立有效的复核、监督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缺陷;三是同一项目的多个审计小组之间的检查存在差异,缺乏应有的沟通、联系,使不同小组在检查重点、范围、问题的定性等方面不尽一致。由于审计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四是工作底稿记录不规范。如部分底稿对时间、金额、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素交代不清,或者记录重点不突出,专业判断含糊其辞;底稿记录中对样本比例、审计取证对象等都交代不清;复核者、编制者遗漏签名,看不出是否经过复核环节等。

  (四)内部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审计部门虽然在年初就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但由于年度中间临时任务不断,导致计划任务服从临时任务,项目质量服从审计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为完成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只有尽量压缩审计的准备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了现场检查,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目前的银行内审人员大多从信贷、会计、财务等岗位转过来,普遍缺乏计算机、新业务等方面知识,仅对本岗位业务熟悉,对其他岗位业务知识了解不够,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三、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经营部门,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从组织地位方面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精细化的审计产品需有标准化、系统化制度来支持。要及时对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要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对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内部审计过程,有效控制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和完善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审计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需求、审计资源和审计频率等因素来选择项目;二是加强对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对审计目标要十分明确,对方案的讨论要全面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审计项目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重点审核内容是否翔实完整、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引用的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等,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审计底稿的质量;其次,对审计报告也应实行复核制度,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发现是否全面反映,描述是否清晰,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审计建议是否有效,审计报告是否及时发布等;四是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四)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审计质量。一是由审计部门在系统地分析风险、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管理层或是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对发现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可实施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三是对被审单位提出的临时审计项目,应按风险大小原则实施审计。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地计划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时间,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准确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现场检查时间的现象。

  (五)顺应形势,转变理念,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随着审计工作向国际化接轨和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质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审计机构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审计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并培养审计人员深入思考的习惯,开拓审计新思想,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审计人员培养成为既掌握信贷、财务、会计等各类专业知识、熟悉审计技术与方法,又具备写作与分析、信息技术、外语运用、经济法律等基础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知识更新来提高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内审管理 >>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2-12-19 19:37:14 来源:风控网 浏览:565
内容提要:很多企业都有内审部门,但内部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业务工作即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和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内部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内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它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得到经理和董事会的支持和配合,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有了这样的组织地位的保障,内审人员才可以客观地、自由地开展工作,才可能做出真实公正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这种情况均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把握。一是规章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现行的制度规定较为零散,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集;二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审计人员在把握制度的尺度上存在差异;三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客户的需求,必须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产品的创新。但是,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却未能及时跟进,而且不适用的制度规定也没有及时清理,致使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过程的规范性不够,质量把关未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一是审计方案缺乏系统性,往往为了完成审计项目而匆忙编写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缺乏连贯性、可比性,存在方案的编制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内部审计在复核制度上不够健全,没有全面贯彻分级复核制度。一般只注重对报告的多级复核(项目组长、审计部门经理和总稽核),而对审计的全过程没有建立有效的复核、监督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缺陷;三是同一项目的多个审计小组之间的检查存在差异,缺乏应有的沟通、联系,使不同小组在检查重点、范围、问题的定性等方面不尽一致。由于审计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四是工作底稿记录不规范。如部分底稿对时间、金额、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素交代不清,或者记录重点不突出,专业判断含糊其辞;底稿记录中对样本比例、审计取证对象等都交代不清;复核者、编制者遗漏签名,看不出是否经过复核环节等。

  (四)内部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审计部门虽然在年初就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但由于年度中间临时任务不断,导致计划任务服从临时任务,项目质量服从审计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为完成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只有尽量压缩审计的准备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了现场检查,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目前的银行内审人员大多从信贷、会计、财务等岗位转过来,普遍缺乏计算机、新业务等方面知识,仅对本岗位业务熟悉,对其他岗位业务知识了解不够,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三、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经营部门,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从组织地位方面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精细化的审计产品需有标准化、系统化制度来支持。要及时对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要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对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内部审计过程,有效控制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和完善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审计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需求、审计资源和审计频率等因素来选择项目;二是加强对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对审计目标要十分明确,对方案的讨论要全面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审计项目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重点审核内容是否翔实完整、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引用的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等,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审计底稿的质量;其次,对审计报告也应实行复核制度,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发现是否全面反映,描述是否清晰,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审计建议是否有效,审计报告是否及时发布等;四是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四)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审计质量。一是由审计部门在系统地分析风险、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管理层或是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对发现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可实施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三是对被审单位提出的临时审计项目,应按风险大小原则实施审计。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地计划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时间,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准确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现场检查时间的现象。

  (五)顺应形势,转变理念,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随着审计工作向国际化接轨和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质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审计机构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审计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并培养审计人员深入思考的习惯,开拓审计新思想,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审计人员培养成为既掌握信贷、财务、会计等各类专业知识、熟悉审计技术与方法,又具备写作与分析、信息技术、外语运用、经济法律等基础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知识更新来提高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