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2012-12-22 11:14:27 来源:迪博 浏览:662
内容提要:本研究涵盖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4月30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2340家公司的内部控制

一、研究背景
       2011年,我国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和216家内控试点上市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按照上述要求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研究主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描述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本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指引,以及为监管部门了解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提供依据。本研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项目批准号7097207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内部控制、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项目批准号09YJA790199)与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企业内部控制与价值创造——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1JDXM79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涵盖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4月30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2340家公司,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9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6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92家。本研究中衡量的内部控制水平是基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其中,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治理”、“重要事项”一节或者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报告”。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由于本研究中的数据来自于手工搜集,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们制定了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在内的五大一级指标以及下设65个二级指标。若公司披露了二级指标的相关内控信息,此项即为1;否则为0,满分为65分。我们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分为5个等级,得分在(52,65]之间的公司为5A级,得分在(39,52]之间的公司为4A级,得分在(26,39]之间的公司为3A级,得分在(13,26]之间的公司为2A级,得分在[0,13]之间的公司为1A级。2011年,内部控制水平为5A级的上市公司有57家,占总样本的2.44%,内部控制水平为4A级的上市公司有527家,占总样本的22.52%,内部控制水平为3A级的上市公司有1039家,占总样本的44.40%,内部控制水平为2A级的上市公司有684家,占总样本的29.23%,内部控制水平为1A级的上市公司有33家,占总样本的1.41%,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随着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积极地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升的趋势,如图2所示: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的均值为20.23,2009年为21.25,2010年为26.01,2011年为31.30。

图2 2008-2011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对比


四、统计分析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2011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如图3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18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78.80%,496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21.20%。

图3 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

在1844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841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占总样本量的99.84%;1家上市公司未出具结论,占总样本量的0.05%;仅2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占总样本量的0.11%,如图4所示。

图4 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结论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和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1所示: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得分都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3)2008-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如图5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1076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526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1108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655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1618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487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1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340家公司中,1844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496家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图5 2008-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状况


2008-2011四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如图6所示:2008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为67.17%,2009年披露的比例为62.85%,2010年披露的比例为76.86%,2011年披露的比例为78.80%。

图6 2008-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

(4)2008-2011年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的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7所示:2008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4.6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1.32;2009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6.4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3.32;2010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8.58,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7.47。两者之间的差异2008为13.28,2009年13.32,2010年为11.11,2011年为13.84。由以上数据可知,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11年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大。

图7 2008-2011年是否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的对比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
2011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状况如图8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941家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40.21%,1399家上市公司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59.79%。

图8 2011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状况

在941家聘请了会计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中936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出具的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99.47%;4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43%;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11%,如图9所示。

图9 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意见

(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3所示: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3)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如图10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316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286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627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136家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875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230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1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340家公司中,941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399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图10 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

2008-2011四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如图11所示:2008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19.73%,2009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 35.56%,2010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41.57%,2011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40.21%。

图11 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比例

(4)2008-2011年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12所示:2008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5.64,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91;2009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7.05,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16;2010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1.32,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23;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5.36,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8.56。由以上数据可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图12 2008-2011年是否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对比

(三)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在2340家上市公司中,156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1,占比6.67%;2184家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占比93.33%。2如图12所示。


图13 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数量

在15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披露了重大缺陷,有11家披露了重要缺陷,有149家披露了一般缺陷,如图14所示3。

图14 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各等级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

本研究依据证监会颁发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上市部函【2011】031号)以上文件,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类:一类为按规定实施类,即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一类为自愿试点类公司,共216家,
1 有三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由于其同时也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缺陷,为避免重复计算,本研究只统计了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缺陷的156家公司。 2对于部分年末已得到整改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明显影响了上市公司当年的运营情况,而且这些缺陷信息的披露也为投资者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提供了增量信息。因此,本研究并未剔除年末已得到整改的内部控制缺陷。 3 部分公司同时披露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所以在这里披露了重大缺陷的公司数量+披露重要缺陷公司数量+披露一般缺陷的公司数量>156。

在216家公司中仅214家为A股上市公司,还有两家为B股上市公司,由于本研究仅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所以在本研究中的自愿试点类为214家;其他非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以及非自愿试点类的为一类。

 

图15 2011年按是否试点分类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从表5和图15可知,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最高,为26.47%;自愿试点单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排在第二,为16.36%;非试点单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最小,为5.00%。
(2)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6所示:剔除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外,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

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低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这是由于2011年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试点上市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建立与运行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按规定将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出来。在非试点上市公司中,自愿披露缺陷的也大多为内部控制水平较好的公司。

(四)是否试点上市公司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试点上市公司情况
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68家,占比2.91%;自愿试点上市公司214家,占比9.15%;非试点上市公司2058家,占比87.95%。


图16 2011年试点上市公司情况

(2)是否试点上市公司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关系
2011年是否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如图17所示,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34.13,自愿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34.43,非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30.88。如图17所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与自愿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高于非试点上市公司。

图17 是否试点上市公司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关系

(3)2010-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对比
为分析强制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水平是否有提升,本研究选取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做为研究样本,对比其未强制实施时的内部控制水平(2010年)与强制实施时的内部控制水平(2011年),如图18所示,2010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9.64,2011年,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上升至34.13,增长比例达15.16%。

图18 2010-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对比

(五)ST股与内部控制水平

(1)ST公司的状况
2011年沪、深交易所ST公司150家,如图19所示,占总样本量的6.41%。

图19 2011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

(2)ST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非ST股和ST股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7所示: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ST股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8所示:2011年,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3)2008-2011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11四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0所示:2008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0.68,ST股的总评均值为15.90;2009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1.79,ST股的总评均值为15.51;2010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6.60;ST股的总评均值为18.91;2011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31.84;ST股的总评均值为23.39。两者之间的差异2008年4.78,2009年为6.28,2010年为7.69,2011年为8.45。由以上数据可知,非ST股、ST股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非ST股与ST股之间的差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20 2008-2011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

(六)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情况
2011年上市公司由于违法违规而被监管机构处罚的状况如图21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41家上市公司被处罚,占总样本量的1.75%。
(2)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和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9所示: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

(3)2008-2011年违法违规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11四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2所示:2008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0.36,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5.55;2009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1.43,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7.52;2010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6.10;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20;2011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1.35;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8.46。由以上数据可知,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低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但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2012-12-22 11:14:27 来源:迪博 浏览:706
内容提要:本研究涵盖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4月30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2340家公司的内部控制

一、研究背景
       2011年,我国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和216家内控试点上市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按照上述要求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研究主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描述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本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指引,以及为监管部门了解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提供依据。本研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项目批准号7097207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内部控制、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项目批准号09YJA790199)与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企业内部控制与价值创造——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1JDXM79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涵盖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4月30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2340家公司,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9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6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92家。本研究中衡量的内部控制水平是基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其中,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治理”、“重要事项”一节或者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报告”。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由于本研究中的数据来自于手工搜集,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们制定了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在内的五大一级指标以及下设65个二级指标。若公司披露了二级指标的相关内控信息,此项即为1;否则为0,满分为65分。我们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分为5个等级,得分在(52,65]之间的公司为5A级,得分在(39,52]之间的公司为4A级,得分在(26,39]之间的公司为3A级,得分在(13,26]之间的公司为2A级,得分在[0,13]之间的公司为1A级。2011年,内部控制水平为5A级的上市公司有57家,占总样本的2.44%,内部控制水平为4A级的上市公司有527家,占总样本的22.52%,内部控制水平为3A级的上市公司有1039家,占总样本的44.40%,内部控制水平为2A级的上市公司有684家,占总样本的29.23%,内部控制水平为1A级的上市公司有33家,占总样本的1.41%,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随着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积极地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升的趋势,如图2所示: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的均值为20.23,2009年为21.25,2010年为26.01,2011年为31.30。

图2 2008-2011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对比


四、统计分析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2011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如图3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18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78.80%,496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21.20%。

图3 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

在1844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841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占总样本量的99.84%;1家上市公司未出具结论,占总样本量的0.05%;仅2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占总样本量的0.11%,如图4所示。

图4 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结论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和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1所示: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得分都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3)2008-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如图5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1076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526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1108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655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1618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487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1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340家公司中,1844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496家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图5 2008-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状况


2008-2011四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如图6所示:2008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为67.17%,2009年披露的比例为62.85%,2010年披露的比例为76.86%,2011年披露的比例为78.80%。

图6 2008-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

(4)2008-2011年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的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7所示:2008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4.6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1.32;2009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6.4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3.32;2010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8.58,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7.47。两者之间的差异2008为13.28,2009年13.32,2010年为11.11,2011年为13.84。由以上数据可知,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11年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大。

图7 2008-2011年是否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的对比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
2011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状况如图8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941家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40.21%,1399家上市公司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59.79%。

图8 2011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状况

在941家聘请了会计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中936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出具的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99.47%;4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43%;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11%,如图9所示。

图9 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意见

(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3所示: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3)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如图10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316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286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627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136家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875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230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1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340家公司中,941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399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图10 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

2008-2011四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如图11所示:2008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19.73%,2009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 35.56%,2010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41.57%,2011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40.21%。

图11 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比例

(4)2008-2011年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对比2008-2011四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12所示:2008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5.64,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91;2009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7.05,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16;2010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1.32,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23;2011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5.36,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8.56。由以上数据可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图12 2008-2011年是否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对比

(三)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在2340家上市公司中,156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1,占比6.67%;2184家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占比93.33%。2如图12所示。


图13 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数量

在15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披露了重大缺陷,有11家披露了重要缺陷,有149家披露了一般缺陷,如图14所示3。

图14 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各等级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

本研究依据证监会颁发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上市部函【2011】031号)以上文件,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类:一类为按规定实施类,即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一类为自愿试点类公司,共216家,
1 有三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由于其同时也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缺陷,为避免重复计算,本研究只统计了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缺陷的156家公司。 2对于部分年末已得到整改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明显影响了上市公司当年的运营情况,而且这些缺陷信息的披露也为投资者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提供了增量信息。因此,本研究并未剔除年末已得到整改的内部控制缺陷。 3 部分公司同时披露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所以在这里披露了重大缺陷的公司数量+披露重要缺陷公司数量+披露一般缺陷的公司数量>156。

在216家公司中仅214家为A股上市公司,还有两家为B股上市公司,由于本研究仅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所以在本研究中的自愿试点类为214家;其他非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以及非自愿试点类的为一类。

 

图15 2011年按是否试点分类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从表5和图15可知,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最高,为26.47%;自愿试点单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排在第二,为16.36%;非试点单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最小,为5.00%。
(2)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6所示:剔除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外,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

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低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这是由于2011年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试点上市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建立与运行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按规定将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出来。在非试点上市公司中,自愿披露缺陷的也大多为内部控制水平较好的公司。

(四)是否试点上市公司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试点上市公司情况
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68家,占比2.91%;自愿试点上市公司214家,占比9.15%;非试点上市公司2058家,占比87.95%。


图16 2011年试点上市公司情况

(2)是否试点上市公司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关系
2011年是否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如图17所示,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34.13,自愿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34.43,非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30.88。如图17所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与自愿试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高于非试点上市公司。

图17 是否试点上市公司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关系

(3)2010-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对比
为分析强制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水平是否有提升,本研究选取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做为研究样本,对比其未强制实施时的内部控制水平(2010年)与强制实施时的内部控制水平(2011年),如图18所示,2010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9.64,2011年,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上升至34.13,增长比例达15.16%。

图18 2010-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对比

(五)ST股与内部控制水平

(1)ST公司的状况
2011年沪、深交易所ST公司150家,如图19所示,占总样本量的6.41%。

图19 2011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

(2)ST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非ST股和ST股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7所示: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ST股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8所示:2011年,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3)2008-2011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11四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0所示:2008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0.68,ST股的总评均值为15.90;2009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1.79,ST股的总评均值为15.51;2010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6.60;ST股的总评均值为18.91;2011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31.84;ST股的总评均值为23.39。两者之间的差异2008年4.78,2009年为6.28,2010年为7.69,2011年为8.45。由以上数据可知,非ST股、ST股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非ST股与ST股之间的差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20 2008-2011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

(六)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1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情况
2011年上市公司由于违法违规而被监管机构处罚的状况如图21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340家上市公司中,41家上市公司被处罚,占总样本量的1.75%。
(2)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1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和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9所示: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

(3)2008-2011年违法违规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11四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2所示:2008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0.36,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5.55;2009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1.43,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7.52;2010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6.10;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20;2011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1.35;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8.46。由以上数据可知,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低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但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