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销售活动 >>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2014-11-10 15:33:38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8

  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性贷款比重日益增加,客户面的扩大与客户结构的复杂化,使防控信贷风险的难度日益加大。从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出现的风险信号上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指标下降、生产经营不畅、货款回笼率达不到要求、贷款本息逾期等,甚至出现不良贷款,给业务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在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防控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确保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银企信息不对称。

  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从根本上全面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一是商业性贷款客户大多发展历史短,规模不大,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加之其有限信息中主要以定性的、不易编码传递的软信息为主,从而造成银行信息搜集、甄别成本很高。二是银行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现有技术和条件决定了信贷人员难以全面掌握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要股东的信誉状况、资产情况,及时全面与供应商、客户、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贷款行沟通,造成第一手调查资料不难以全面到位。三是银行获取的信息往往有利于贷款对象,目前分析企业报表仍然是银行贷前调查的主要手段,但从目前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企业报表数据往往真实性不高,存在“二套账”甚至“多套账”,信贷员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即使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主要以企业提供报表为主,缺乏对企业真实经营行为的全面真实审计,只要是企业主观上提供虚假的报表和账务,会计师事务所并不须承担多大责任。受利益驱动,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在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企业形成“默契”,造成报表审计质量不高。

  2、信用环境治理不到位。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存在缺限。少数客户资信观念淡薄,不愿接受资信评估,客户信用评级的波动概率很高。地方担保机构自身运作的资本金不足,对担保客户保证担保贷款监管经验不足,增大银行的信贷担保风险。二是社会征信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未有效建立,使银行失去债权的法律和社会保障。社会贷款风险管理(风控网)体系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不完善,无法克服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失信行为不易被曝光,纵容了客户的不守信用行为。三是客户失信成本低。政府主管部门、司法部门打击失信行为力度不够,客户失信成本过低。

  3、操作风险仍有发生。

  近年来,银行业务范围逐步放宽,因拓展业务心切,急于扩大信贷规模,风险控制不严。在贷前调查环节中,调查不深入、不细致,致使未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造成调查报告的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充分揭露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另外,个别无法在其他商业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会利用银行的支农政策,蓄意进行包装,也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营销风险。贷款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及时不深入,或是检查形式化、简单化,未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资金运营情况,对客户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丧失消除风险的最好时机。

  4、应对和化解风险手段单一。

  当企业出现逃债、还款能力不足、贷款逾期等风险情况时,化解、消除风险的手段单一、地位被动、力度欠缺,风险资产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置和解决。一是由于农业企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其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上前期投入大,一旦出现风险,不能马上掉头,自救能力缺乏。二是农业企业多处于偏远郊区或山区,其低押资产多为土地、房屋以及专用机器设备,变现能力弱,有的有价无市,出现风险时银行处置其资产存在较大的难度。三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较长,出现市场风险其恢复能力慢,在贷款到期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抱着善意的良好愿望等待企业出现转机。四是通过法律诉讼来清收贷款效果不佳。采用诉讼手段清收贷款,时间长,环节多,执行难,人力物力花费很大,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资产处置的方式上来,效果不理想。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销售活动 >>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2014-11-10 15:33:38 来源:风控网 浏览:285

  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性贷款比重日益增加,客户面的扩大与客户结构的复杂化,使防控信贷风险的难度日益加大。从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出现的风险信号上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指标下降、生产经营不畅、货款回笼率达不到要求、贷款本息逾期等,甚至出现不良贷款,给业务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在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防控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确保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银企信息不对称。

  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从根本上全面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一是商业性贷款客户大多发展历史短,规模不大,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加之其有限信息中主要以定性的、不易编码传递的软信息为主,从而造成银行信息搜集、甄别成本很高。二是银行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现有技术和条件决定了信贷人员难以全面掌握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要股东的信誉状况、资产情况,及时全面与供应商、客户、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贷款行沟通,造成第一手调查资料不难以全面到位。三是银行获取的信息往往有利于贷款对象,目前分析企业报表仍然是银行贷前调查的主要手段,但从目前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企业报表数据往往真实性不高,存在“二套账”甚至“多套账”,信贷员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即使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主要以企业提供报表为主,缺乏对企业真实经营行为的全面真实审计,只要是企业主观上提供虚假的报表和账务,会计师事务所并不须承担多大责任。受利益驱动,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在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企业形成“默契”,造成报表审计质量不高。

  2、信用环境治理不到位。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存在缺限。少数客户资信观念淡薄,不愿接受资信评估,客户信用评级的波动概率很高。地方担保机构自身运作的资本金不足,对担保客户保证担保贷款监管经验不足,增大银行的信贷担保风险。二是社会征信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未有效建立,使银行失去债权的法律和社会保障。社会贷款风险管理(风控网)体系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不完善,无法克服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失信行为不易被曝光,纵容了客户的不守信用行为。三是客户失信成本低。政府主管部门、司法部门打击失信行为力度不够,客户失信成本过低。

  3、操作风险仍有发生。

  近年来,银行业务范围逐步放宽,因拓展业务心切,急于扩大信贷规模,风险控制不严。在贷前调查环节中,调查不深入、不细致,致使未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造成调查报告的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充分揭露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另外,个别无法在其他商业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会利用银行的支农政策,蓄意进行包装,也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营销风险。贷款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及时不深入,或是检查形式化、简单化,未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资金运营情况,对客户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丧失消除风险的最好时机。

  4、应对和化解风险手段单一。

  当企业出现逃债、还款能力不足、贷款逾期等风险情况时,化解、消除风险的手段单一、地位被动、力度欠缺,风险资产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置和解决。一是由于农业企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其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上前期投入大,一旦出现风险,不能马上掉头,自救能力缺乏。二是农业企业多处于偏远郊区或山区,其低押资产多为土地、房屋以及专用机器设备,变现能力弱,有的有价无市,出现风险时银行处置其资产存在较大的难度。三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较长,出现市场风险其恢复能力慢,在贷款到期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抱着善意的良好愿望等待企业出现转机。四是通过法律诉讼来清收贷款效果不佳。采用诉讼手段清收贷款,时间长,环节多,执行难,人力物力花费很大,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资产处置的方式上来,效果不理想。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