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方法与技巧 >> 依托企业内网实施远程预审

依托企业内网实施远程预审

2014-02-09 12:37:11 来源:袁先培 周晓晨 浏览:516

  一、远程预审与现场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远程预审与现场审计相比,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1.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其效率和质量影响到审计行为的实施效果。远程预审时,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审计人员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可以对审计事项进行更加自由的调查取证,形成审计意见。

  2.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全过程中接触,在涉及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在远程预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现在审计一般都是在审计事项结束之后再进行审计,对过程无法控制,因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造成的损失都是既成损失。远程预审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审计数据,可以对被审单位的运营管理进行实时的审计监督,尽管两年才安排一次审计,但其机动性和灵活性却使被审单位始终都处在监督范围内,对被审单位形成事实上的审计威慑力,对动态监督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还可以及时通知管理层,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化。

  4.现场审计,审计人员一般只能够对某一个子公司进行审计,由于子公司遍布各地,财务或业务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很难掌握公司的整体情况。远程预审能够高效率取得所有子公司最新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数据分析报告,在总公司层面上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子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和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下的建设性作用。

  5.现场审计,要按下达通知、进场交流、确认底稿、离场交流、确认审计报告等规定的程序进行,被审计单位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远程预审,不事先通知、不注重形式、被审单位不用准备,审计人员随时登录系统,直奔主题进行分析取证。

  同样,作为两种不同的审计形式,远程预审与现场审计在多个方面存在共同点。

  远程预审,审计的主体、客体,审计的目标并没有本质变化。预审阶段已经审查过的内容,正式审计时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只检查核对新增信息。预审结果为现场审计取证提供了侧重点,细化了审计方案,使现场审计有效的向前延伸。因此,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

  远程预审也有其局限性,如:不能与被审单位管理人员的直接交流,不能直接取得疑点支持的实物证据,不能进行实物盘点,完全依靠系统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不能了解系统外记载的事项如招投标过程、合同条款及签字盖章的有效性,难以克服电子信息本身的弱点等等。

  二、宝钢国际具备的条件

  近年来,宝钢国际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相继建成了贸易公司的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和剪切加工中心的标准版MIS2.0系统等多个财务业务管理系统,大量的客户供应商资料、合同单据资料、财务数据、申请审批执行信息、实物资产变动数据等均已录入系统,并建成了覆盖全公司的内部网络。同时,完善了系统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作用,基本具备了使用规范、数据可靠、功能全面的计算机远程预审的系统环境。

  远程预审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网络审计的能力。多年的现场审计使现有人员基本具备了基于公司内部网、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调取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运用辅助审计工具,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的能力。

  完善的设备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都为计算机远程预审奠定了基础,拓展出来一条应对要求不断提高的审计形势的途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登录系统,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加工、分类汇总、逻辑判断、甄别疑点、形成分析报告、确定审计重点、锁定取证目标、完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预审目标。

  三、宝钢国际实施的策略

  仅有远程登录系统的权限,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数据,尚不能完全满足远程预审的要求,还需要一套分析利用数据的方式方法。即在具备硬件设备的同时,需同步进行软件的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要针对远程预审的特征和优缺点,探索出一条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创新路子;总结出一种全面分析数据、提出疑点、对症取证的审计方法;探索出一套远程、长期、实时地获得数据的远程预审模式。

  首先,要完善远程预审的环境,包括:

  1.建立制度,使计算机远程预审在规范的流程和规则之中运作,使开户与使用、监督与反馈、维护与安全等都有据可依。通过逐步细化过程与环节、制定具体流程和规则、将流程和固化形成管理制度。

  2.制定计划,依据重要性分频度、范围、数据量、系统忙闲的程度,分配时段登录系统。

  3.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模板、标准、指标体系等基础工作,按统一的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探索数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4.完善智库,对审计智库中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行不间断的补充与完善,把分散的审计经验方法进行归巢、整理、转化,精心编写每一个案例,使审计人员能通过审计智库这个共享平台汲取整个部门的智慧结晶,得到具体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指导与支持。

  5.及时培训,要推动计算机技术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靠的是审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适应现代审计的能力。

  6.适时激励,要营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7.完善代码,统一输入复合规则、业务控制点覆盖规则,确保数据完整正确。

  其次,对数据信息进行精心加工,包括:

  1.对取得的数据,重点测试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操作权限的分配和应用情况,检查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否一致性。

  2.检查凭证记录的真实性、资产及负债的合理性、期末交易的归属期、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会计政策的一贯性。

  3.列示出需要关注的信息资料,应用数据透视表分类处理大量数据,产生趋势图,观察曲线的波动情况,揭示异常波动点。

  4.通过合同付款信息和实际到货入库信息比对、合同的交货期与实际入库日期比较,在途数据的日期检查,出库数据与开票数据的对比,合同付款条款与实际执行的比对,检查基于合同的出库未开票的赊销和预付款采购实物延迟入库的情况及是否存在授信的风险。

  5.通过直接从业务系统提取库存数据信息,分类、统计、分析、核实存货库龄,分析检查存货成本的数量、单价和结转情况、超龄库存的数量和库位、出库入库的性质类型,全面了解子公司的存货结构、质量、分类,还能为审计取证和盘点提供了依据。

  6.通过直接从业务系统提取生产实际报表数据,了解子公司各生产线的实际生产状况,跟踪正品率、成品率和产能情况。

  7.通过直接从业务系统提取合同数据,分析检查合同量、分类结构、交提货和收付款执行情况、管理权限设置情况,了解子公司的合同管理状况判断公司运营质量。

  四、结论

  信息社会时代的到来,I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化、规范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审计环境和审计本身的发展需要,加快改进审计作业的技术方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按照“编制模型,全面分析,发现线索,验证结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结合现有的软硬件和人员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预审已是必然。

  远程预审,通过计算机远程登录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方式采集数据信息,它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既解决了审计力量分散、审计时间紧迫、审计效率不高的现状,又协调了公司规模扩大与提高审计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远程预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为全面审计提供了条件。

  远程预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专家的集体智慧,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能对风险产生预警功能,从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达到防患未然、减少企业损失的目的。

  远程预审,实现总公司对子公司的实时监控与审计,使审计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监督,从静态走向动态。

  远程预审具有便捷高效、省时省力、降低成本、随时收集信息、多单位作业等显著的优势,必将成为信息化时代下内部审计的常规及主要的手段,运用这个现代的工具进行计算机远程预审已是势在必行。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依托企业内网实施远程预审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方法与技巧 >> 依托企业内网实施远程预审

依托企业内网实施远程预审

2014-02-09 12:37:11 来源:袁先培 周晓晨 浏览:525

  一、远程预审与现场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远程预审与现场审计相比,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1.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其效率和质量影响到审计行为的实施效果。远程预审时,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审计人员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可以对审计事项进行更加自由的调查取证,形成审计意见。

  2.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全过程中接触,在涉及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在远程预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现在审计一般都是在审计事项结束之后再进行审计,对过程无法控制,因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造成的损失都是既成损失。远程预审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审计数据,可以对被审单位的运营管理进行实时的审计监督,尽管两年才安排一次审计,但其机动性和灵活性却使被审单位始终都处在监督范围内,对被审单位形成事实上的审计威慑力,对动态监督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还可以及时通知管理层,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化。

  4.现场审计,审计人员一般只能够对某一个子公司进行审计,由于子公司遍布各地,财务或业务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很难掌握公司的整体情况。远程预审能够高效率取得所有子公司最新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数据分析报告,在总公司层面上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子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和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下的建设性作用。

  5.现场审计,要按下达通知、进场交流、确认底稿、离场交流、确认审计报告等规定的程序进行,被审计单位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远程预审,不事先通知、不注重形式、被审单位不用准备,审计人员随时登录系统,直奔主题进行分析取证。

  同样,作为两种不同的审计形式,远程预审与现场审计在多个方面存在共同点。

  远程预审,审计的主体、客体,审计的目标并没有本质变化。预审阶段已经审查过的内容,正式审计时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只检查核对新增信息。预审结果为现场审计取证提供了侧重点,细化了审计方案,使现场审计有效的向前延伸。因此,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

  远程预审也有其局限性,如:不能与被审单位管理人员的直接交流,不能直接取得疑点支持的实物证据,不能进行实物盘点,完全依靠系统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不能了解系统外记载的事项如招投标过程、合同条款及签字盖章的有效性,难以克服电子信息本身的弱点等等。

  二、宝钢国际具备的条件

  近年来,宝钢国际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相继建成了贸易公司的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和剪切加工中心的标准版MIS2.0系统等多个财务业务管理系统,大量的客户供应商资料、合同单据资料、财务数据、申请审批执行信息、实物资产变动数据等均已录入系统,并建成了覆盖全公司的内部网络。同时,完善了系统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作用,基本具备了使用规范、数据可靠、功能全面的计算机远程预审的系统环境。

  远程预审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网络审计的能力。多年的现场审计使现有人员基本具备了基于公司内部网、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调取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运用辅助审计工具,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的能力。

  完善的设备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都为计算机远程预审奠定了基础,拓展出来一条应对要求不断提高的审计形势的途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登录系统,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加工、分类汇总、逻辑判断、甄别疑点、形成分析报告、确定审计重点、锁定取证目标、完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预审目标。

  三、宝钢国际实施的策略

  仅有远程登录系统的权限,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数据,尚不能完全满足远程预审的要求,还需要一套分析利用数据的方式方法。即在具备硬件设备的同时,需同步进行软件的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要针对远程预审的特征和优缺点,探索出一条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创新路子;总结出一种全面分析数据、提出疑点、对症取证的审计方法;探索出一套远程、长期、实时地获得数据的远程预审模式。

  首先,要完善远程预审的环境,包括:

  1.建立制度,使计算机远程预审在规范的流程和规则之中运作,使开户与使用、监督与反馈、维护与安全等都有据可依。通过逐步细化过程与环节、制定具体流程和规则、将流程和固化形成管理制度。

  2.制定计划,依据重要性分频度、范围、数据量、系统忙闲的程度,分配时段登录系统。

  3.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模板、标准、指标体系等基础工作,按统一的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探索数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4.完善智库,对审计智库中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行不间断的补充与完善,把分散的审计经验方法进行归巢、整理、转化,精心编写每一个案例,使审计人员能通过审计智库这个共享平台汲取整个部门的智慧结晶,得到具体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指导与支持。

  5.及时培训,要推动计算机技术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靠的是审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适应现代审计的能力。

  6.适时激励,要营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7.完善代码,统一输入复合规则、业务控制点覆盖规则,确保数据完整正确。

  其次,对数据信息进行精心加工,包括:

  1.对取得的数据,重点测试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操作权限的分配和应用情况,检查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否一致性。

  2.检查凭证记录的真实性、资产及负债的合理性、期末交易的归属期、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会计政策的一贯性。

  3.列示出需要关注的信息资料,应用数据透视表分类处理大量数据,产生趋势图,观察曲线的波动情况,揭示异常波动点。

  4.通过合同付款信息和实际到货入库信息比对、合同的交货期与实际入库日期比较,在途数据的日期检查,出库数据与开票数据的对比,合同付款条款与实际执行的比对,检查基于合同的出库未开票的赊销和预付款采购实物延迟入库的情况及是否存在授信的风险。

  5.通过直接从业务系统提取库存数据信息,分类、统计、分析、核实存货库龄,分析检查存货成本的数量、单价和结转情况、超龄库存的数量和库位、出库入库的性质类型,全面了解子公司的存货结构、质量、分类,还能为审计取证和盘点提供了依据。

  6.通过直接从业务系统提取生产实际报表数据,了解子公司各生产线的实际生产状况,跟踪正品率、成品率和产能情况。

  7.通过直接从业务系统提取合同数据,分析检查合同量、分类结构、交提货和收付款执行情况、管理权限设置情况,了解子公司的合同管理状况判断公司运营质量。

  四、结论

  信息社会时代的到来,I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化、规范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审计环境和审计本身的发展需要,加快改进审计作业的技术方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按照“编制模型,全面分析,发现线索,验证结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结合现有的软硬件和人员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预审已是必然。

  远程预审,通过计算机远程登录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方式采集数据信息,它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既解决了审计力量分散、审计时间紧迫、审计效率不高的现状,又协调了公司规模扩大与提高审计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远程预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为全面审计提供了条件。

  远程预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专家的集体智慧,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能对风险产生预警功能,从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达到防患未然、减少企业损失的目的。

  远程预审,实现总公司对子公司的实时监控与审计,使审计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监督,从静态走向动态。

  远程预审具有便捷高效、省时省力、降低成本、随时收集信息、多单位作业等显著的优势,必将成为信息化时代下内部审计的常规及主要的手段,运用这个现代的工具进行计算机远程预审已是势在必行。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