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管理 >> 信息化风险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

2018-05-10 16:05:20 来源:风控网 浏览:104

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技术特点,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一定风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比较具体的准则和标准

  在当前审计对象日益信息化的背景下,单位内部审计的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等面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用来约束和规范工作的配套的准则和标准,尤其是适用于行业的准则和标准还处于探索阶段,单位审计人员在应用信息化审计的过程中尚无具体的标准可以执行。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就难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这也给审计信息化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数据采集风险

  采集数据是审计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海量业务数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要面临两个风险:一是保证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满足审计分析的需要;二是保证数据采集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安全性。

  (三)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风险

  海量的大数据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回来,在存储和管理方面审计机关和人员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是数据存储风险,海量的大数据如何进行存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可以供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分析操作;是数据管理的风险,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包含大量的个人基本信息、敏感信息,审计人员面对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从技术上和制度上保证这些数据不泄露到社会上的风险。

  (四)数据分析质量风险

  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了审计需要的大量数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数据整理、分析,发展审计疑点,对审计疑点进行核实,并生成审计证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审计人员会面对以下审计风险:

1、面对海量数据和有限的审计时间,审计人员无法在审计要求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整理、分析和发现审计疑点,审计质量不高。

2、只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分析,忽略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关注,如果被审计单位系统出现重大漏洞,会对审计产生一定风险。

3、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滞后,面对采集回来的数据无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审计人员采集回来数据不能自己处理分析,只能依靠外部人员,或者转换成熟悉的数据库格式;但是依靠外部人员存在数据如何保密的风险,转换成其他数据库格式又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4、电子数据不同于纸质资料,具有无形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其中,无形性是指电子证据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其内容与载体相互分离,复制不改变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相较纸质证据而言,不易区分原件及复印件。脆弱性是指人为篡改或伪造易导致数据的灭失或失实,由此产生易被修改、损坏且不留痕迹的特征。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