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产业经济 >> 钢铁产业 >> 钢贸企业瘦身”保“健康”

钢贸企业瘦身”保“健康”

2014-03-01 23:37:45 来源:风控网 浏览:111

最近,笔者去一家钢贸企业走访。到了那里一看,原本的企业不见了,门口放着一排五彩缤纷的花篮,正在庆贺又一家新公司成立。一打听,原来这家企业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笔者从该企业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该公司专营型钢,兼营热轧钢材,以往经营业绩可圈可点,曾被圈内誉为上海钢贸“双子星座”之一;有员工逾百人,在10多家钢贸市场开设有门店,曾是上海较早一家钢贸融资担保公司的大股东,还在异地办过一家钢贸市场。在本轮上海钢贸资金缺口风波爆发之前,笔者曾拜访过该企业的老总。当时他预感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乐观,便作出了收缩企业规模的决定:从当时还搞得火热的担保公司和钢贸市场业务中全身而退。这一退,大概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退掉了担保公司和钢贸市场的全部股份,又回到原来传统的钢贸经营上。

这一次“瘦身”,从表面上看该钢贸企业盈利点少了,实力有所减弱,但实际上是主动挤破了资金泡沫,让企业远离了日后资金缺口引发的担保和重复质押的风险。前一段时间,当许多同行受困于担保引发的官司时,该企业老总预感市场行情将持续低迷,再度采取缩减策略,对企业进行了“瘦身”———关掉了在一些钢贸市场里不盈利的门店,根据经营业务状况大幅减员,员工只剩20多人。如今,该企业搬家是其又一次调整,把自己名下的办公楼出租,企业搬到办公费用更便宜的钢贸市场中。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扩张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策略。在行情好、经营环境不错的情况下,企业做大做强确实是健康成长发展的标志之一,但绝非全部。不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扩大规模,往往是一种浪费,有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前途。企业在发展路途中,除了扩张发展外,很多时候缩减规模也是一种策略。

近年来,上海钢贸行业在前期过度扩张后,遭遇到信用危机,资金缺口风波几乎波及到80%的钢贸企业。在这期间,上海钢贸行业曾经发出自救的呼声。一年以后,被企业广泛应用的自救策略,就是“瘦身”。

在上海钢贸企业自救的过程中,缩减规模已经成为应付低迷行情常用的策略,关于企业收拢不盈利的摊子、精简员工的消息时有耳闻,有的甚至于还实施了“丢卒保车”、“丢车保帅”等更大幅度的缩减策略。

前几年,有一家钢贸企业利用国家推行积极财政政策之机,筹措了一大笔资金,投资建设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眼看水电站投入了正常运行,能够产生一定盈利,但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收紧贷款压力之下,该企业不得不作出痛苦选择———出让水电站。之后,该企业清算了所有债务,发现尚留一笔可观的资金能够维持钢贸经营。这样看来,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必须具备壮士断腕的勇气,合理地调整自身规模,这也是企业“消肿”的良方。

钢贸企业在发展路上高歌猛进,可喜可贺。然而,当遇到难以逾越的沟壑时,稍作停留,或是倒退一阵驻扎下来,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制订跨越沟壑的方案,也是在为新一轮企业发展做好准备。“瘦身”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发展。

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之时,钢贸企业经常面临众多的诱惑,一定要学会适当放弃,学会抓住要害。如果只是一味地扩张,可能会带来没必要的累赘。在上海钢贸行业本轮资金缺口中,不少企业就是跌倒在爆发式发展模式中。曾经有一家钢贸企业,为了成就集团公司的梦想,从不同渠道集资了50亿元,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就开设了数十家分公司。结果,后续资金出了问题,铺出去的摊子又少有盈利,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关门倒闭。

出击的拳,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收回,才能在下一拳中显示出更大的威力。钢贸企业应在专心、专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避免广铺摊子、盲目扩张,才能使航行在商海里的企业之舟,更有效地规避看得见的惊涛骇浪和看不见的暗礁漩涡。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