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活动 >> 企业请不要忽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的负作用

企业请不要忽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的负作用

2014-02-25 06:47:09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9

    有些公司在考虑采用非传统方式裁员,比如:自愿退休或者降低工资,冻结雇用、减少工作时数、取消商务旅行或者取消花费不菲的津贴等等。甚至连标准的福利以及向退休计划的入资也受到了锱铢必较的检视。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沃顿人力资源中心(WhartonCenterforHumanResources)主任彼得·卡普利(PeterCappelli)认为,对创造性裁员方法的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但是,之后又逐渐减少了。总经理们一致认为,如果将员工的工资削减10%,或者减少工作时间,那么,公司最优秀的人才便会流失。这一判断的理由是:“最善于流动”的员工会被竞争对手聘用。 

    他补充说,但这种预测是站不住脚的。“这是以总经理们的思维方式做出的判断,坦率地说,总经理们认为,所有人都会像他们那样想问题。他们往往把自己视为善于流动的优秀人才。”此外,总裁们还认为,员工不会接受为了自己的同事而“做好事”——接受工资的降低或者工作时间的削减这一观点,因为总裁们“自己就不会这么做”。卡普利还谈到,同样,这个看法“也很可能是错误的”。员工为同事做出牺牲的行为“实际上可能会提升士气,而且能使公司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卡普利说,另外,如果经济状况保持现状或者变得更糟糕,那么,公司对高端员工流失的担心就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其他公司也不会聘用他们。“如果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将员工的工资削减10%,另一个是解雇10%的员工,你为什么非要选择后者呢?”他问道。 

    卡普利建议,人们应该考虑一下公司希望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如果公司担心的问题是:假如公司业务很快恢复怎么办,那么,比起已经大规模裁员的公司来,那些保留了员工的公司的状况将会更好。

   成本领先的误区 

    当国内越来越多面临“超竞争”的企业走向相互毁灭的价格战时,人们不禁要思考,这是否是商界大浪淘沙的必然过程?而迈克尔·波特认为,这种非理性的同质化竞争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这些企业对竞争的认识能看懂另一半。 

    在迈克尔·波特看来,许多产业出现所谓的超竞争,其实是企业的自我伤害,甚至走上相互毁灭的竞争道路,但它并不是竞争变迁之下不可避免的后果。 

    他分析说,问题就出在人们将作业效益(OperationalEffectiveness,OE)与策略混为一谈。企业为了追求生产力、品质和速度,而孕育出许多著名的管理工具与技术,虽然改善操作方式的结果通常很惊人,许多企业却因无法把这些进展转换成持续的获利能力而沮丧。 

    企业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前提是它能建立并持续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它必须给客户更高的价值,或以更低的成本创造相当的价值,或两者兼备。卓越获利能力的算法是:提供商品更好的价值,让企业可以要求更高的产品单价,或更高的效率可导致更低的平均单位成本。企业在成本或价格上所有差异,都是源自数百项活动的最后结果。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开发、生产、销售和运送产品或服务,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看企业在特定活动上是否能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有效率。同样,差异性来自企业选择哪些活动,以及如何进行这些活动。 

    整个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挑战西方企业的核心手腕,就是作业效益上的差异。这段期间,日本人之所以能领先竞争,在于他们提供了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产品。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因为当前有关竞争的思维,很多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迈克尔·波特断言,经过10年在作业效益上的长足进步,许多企业如今都面临着利润下降。持续改善的观念已经烙印在经理人的脑海中,但是所用的工具不知不觉将企业引导到模仿和同质性的道路上。逐渐地,经理人让作业效益取代了策略。结果造成价格无法提升甚至下降,以及成本的压力,而牺牲了企业长期投资的能力。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上一篇:风险管理制度化
下一篇:企业成功秘诀:走动风险管理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