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成本控制 >>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2014-05-20 10:21:47 来源:风控网 浏览:208

  (一)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二)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给国有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

  精减人员应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可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抽出来,组织其学习文化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在脱产培训期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奖学金制度等。在优化组织结构中着力解决好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凡有新建、改建项目需要增加定员的,都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消化吸收本单位的富余人员。对新建单位人员配备,从现有人数多于定员的生产单位中整建制的调整,并相应补充一部分新职工。

  (三)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

  目前在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用在了人工费用,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所剩无几,明显存在收入过分向该企业职工倾斜的问题。

  加强比率控制的措施主要表现在:

  (1)控制标准的细化,细化到行业内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建立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即以各类型企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来考察其所属企业与之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率,从水平状态考察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情况;

  (2)加强宏观调控,在政策上对比率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保持人工成本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提高工资总额,在增加职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对于比率失控的企业,必须使其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率指标降下来,调整好人工成本与增加值、销售收入、总成本的比例关系。加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建立工资的控制体系,将人工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对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人工成本双向失控的企业要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等等。

  此外,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个别企业出现了增加值为负的情况,其原因是出现了亏损,导致劳动分配率指标为负。对于这类企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早已背离企业发展所要求的适度水平,需要从降低物耗成本和减少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扭转局面,然而,大多数亏损企业的职工收入已明显低于盈利企业或劳动力市场水平。可见,对亏损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工作是有相当难度的,除了把减少人工成本的重点放在分离富余人员上面外,还应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找出路,把市场需要的产品搞上去,把过高的物质消耗和无效劳动降下来,把职工收入的增加与降低物耗、增加有效劳动密切联系起来。

  (四)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

  加强弹性控制,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低于人均增加值及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使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的预警线。人工成本是一种消耗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必然是它为企业带来产出的大小,从企业资本经营的角度考察,人工成本决策的首要依据是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工成本支出的阂限值必然是收益>成本。

  为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在措施上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弹性分析与控制体系,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弹性控制有效的企业要总结经验,在继续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寻求进一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弹性控制好的企业,说明其对人工成本的投入带来了相应的产出效益,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既提高了职工收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了提高,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工成本弹性失控的企业要进行因素分析,寻找失控的具体原因进行改进。有的企业在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的同时,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也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却低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说明在对人工成本投入的过程中,并未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也就是人工成本的相对投入量过高,这就需要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结合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减少无效的人工成本消耗,以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从生产经营上找途径,增加产出,即增加值与销售收入的增长。例如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额,扩大高增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有利的产品组合战略,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等。

  3.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集约型经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消耗,降低产品的物耗成本,降低总成本,在少增加投入或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产销总量,增加利润总额。

  4.严格限制、减少无效消耗人工成本支出,减少冗员、堵塞漏洞,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无效损耗。

  (五)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

  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对人工成本结构的管理。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在工资以外的人工成本中,职工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而企业的人工成本结构中职工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这对职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工成本,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sady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成本控制 >>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2014-05-20 10:21:47 来源:风控网 浏览:219

  (一)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二)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给国有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

  精减人员应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可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抽出来,组织其学习文化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在脱产培训期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奖学金制度等。在优化组织结构中着力解决好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凡有新建、改建项目需要增加定员的,都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消化吸收本单位的富余人员。对新建单位人员配备,从现有人数多于定员的生产单位中整建制的调整,并相应补充一部分新职工。

  (三)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

  目前在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用在了人工费用,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所剩无几,明显存在收入过分向该企业职工倾斜的问题。

  加强比率控制的措施主要表现在:

  (1)控制标准的细化,细化到行业内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建立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即以各类型企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来考察其所属企业与之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率,从水平状态考察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情况;

  (2)加强宏观调控,在政策上对比率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保持人工成本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提高工资总额,在增加职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对于比率失控的企业,必须使其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率指标降下来,调整好人工成本与增加值、销售收入、总成本的比例关系。加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建立工资的控制体系,将人工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对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人工成本双向失控的企业要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等等。

  此外,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个别企业出现了增加值为负的情况,其原因是出现了亏损,导致劳动分配率指标为负。对于这类企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早已背离企业发展所要求的适度水平,需要从降低物耗成本和减少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扭转局面,然而,大多数亏损企业的职工收入已明显低于盈利企业或劳动力市场水平。可见,对亏损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工作是有相当难度的,除了把减少人工成本的重点放在分离富余人员上面外,还应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找出路,把市场需要的产品搞上去,把过高的物质消耗和无效劳动降下来,把职工收入的增加与降低物耗、增加有效劳动密切联系起来。

  (四)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

  加强弹性控制,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低于人均增加值及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使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的预警线。人工成本是一种消耗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必然是它为企业带来产出的大小,从企业资本经营的角度考察,人工成本决策的首要依据是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工成本支出的阂限值必然是收益>成本。

  为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在措施上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弹性分析与控制体系,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弹性控制有效的企业要总结经验,在继续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寻求进一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弹性控制好的企业,说明其对人工成本的投入带来了相应的产出效益,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既提高了职工收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了提高,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工成本弹性失控的企业要进行因素分析,寻找失控的具体原因进行改进。有的企业在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的同时,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也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却低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说明在对人工成本投入的过程中,并未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也就是人工成本的相对投入量过高,这就需要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结合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减少无效的人工成本消耗,以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从生产经营上找途径,增加产出,即增加值与销售收入的增长。例如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额,扩大高增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有利的产品组合战略,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等。

  3.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集约型经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消耗,降低产品的物耗成本,降低总成本,在少增加投入或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产销总量,增加利润总额。

  4.严格限制、减少无效消耗人工成本支出,减少冗员、堵塞漏洞,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无效损耗。

  (五)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

  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对人工成本结构的管理。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在工资以外的人工成本中,职工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而企业的人工成本结构中职工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这对职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工成本,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sady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