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组织与管理 >> 公共危机管理: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公共危机管理: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2014-02-27 17:52:38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9

  三、社会转型期更迫使政府实施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生,除了有国际社会的共同原因外,还有各个国家具体、特殊的原因。从我国来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正是危机事件频频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伴随深刻而剧烈的社会转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有些呈加剧之势。如处理不好,随时会诱发公共危机。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而利益分配不公,容易诱发危机。改革开放27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平均增长在9%以上。经济发展过程实质是一种利益调整的过程。利益调整如果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即由一部分人利益的改善引起群体利益的改善,而且任何人的利益都没有受损,此时的社会将是平衡和谐的。然而,经济快速发展通常带来的并不都是“帕累托改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于是,在瞬间有了贫富之分,并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古语讲“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经济不发达,生产力低下,但是实行平均主义,大家都贫穷时,人们可能意见不大。一旦人们的收入分配拉开了档次,而其中又掺进了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这类矛盾蓄之既久,便易诱发危机。

  二是社会分配不公,群体利益失衡,增加了公共危机管理(风控网)发生的几率。一切危机和冲突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资源或利益的分配不公引起的。社会分配不公,群体利益失衡,是促成危机的重要条件。我国各级政府目前面临着这方面的严峻挑战。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改革不配套,致使社会分工方面存在不公现象。政府的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服务突出表现为“三个失衡”:城乡失衡、地区失衡、贫富失衡。改革27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总体在明显提高,但是,不同利益阶层间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这些都是诱发危机的基础条件。对这种贫富差距只能想办法缩小,不可再扩大。否则,会引起“地震”,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社会改革不配套,政府转型缓慢,增加了诱发危机的频率。所谓政府转型,即从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由于经济建设型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未找到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再加上社会改革不配套,便使过渡时期的改革增加了许多变数,从而增加了危机爆发的频率。

  首先,由于经济建设型政府仍把精力局限在管理经济上,忽略了对社会的治理,结果经济也未真正抓好,社会危机事件却屡屡发生。时至今日,我国的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其次,对社会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影响社会安全网的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障社会安定,关键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由于我国政府转型缓慢,提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较少,社会安全网覆盖面较窄,一些贫困群体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这就增加了公共危机事件萌生的因素。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打造平安中国

  建国57年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政府危机管理的格局。比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全国性的防汛抗旱领导工作;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领导全国森林火灾防御与救援工作;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全国生产安全工作;公安部消防局负责全国消防管理工作;全国疾病防治中心负责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等。

  显而易见,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紧急事务管理机构,危机公共管理远没有制度化、法制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缺乏统一指挥部,偏重于直接救灾;单兵作战,对社会资源整合不足;政府对经济的监管不到位;政府危机管理预警体系不健全;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缺乏危机意识,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

  政府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当前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必须统筹全局,从基础抓起。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