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目标与框架 >>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14-02-26 10:37:35 来源:风控网 浏览:287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范与化解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已成为影响银行竞争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这三大风险展开论述。

  自商业银行产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务风险也呈现出复苏多变的特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也在不断深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正在日趋白热化。除了入世后外部金融环境的严峻挑战外,当前要求发展银行业综合经营还有一些深层次助推因素。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产生

  一般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不利性以及和收益的对称性。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征。据史料记载,2000多年以前早期的银行业务以提供货币兑换或向那些需要流动资金的商人贴现商业票据赚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资金来自于自由资本或从殷实的大客户获取存款。即便这种现在看来简单的业务在当时也由于客户大部分为远洋的商人而具有较大的风险。由此可见,"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对象和性质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内涵。从对象上看,已经由单一的借贷产生的信用风险演变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从性质上看,从最初的局部风险演变为全球风险。尽管风险对象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上都可以纳入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范畴。系统性风险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承担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是银行自身面临的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当然,无论如何划分风险的种类,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二)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大致分为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普遍开始注意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重来量化风险,强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对保护银行安全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速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巴林银行倒闭、大和银行危机等实践促使国际金融界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主要的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内部的风险度量与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不足。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度量的VAR方法(即风险价值法,这一方法最主要的代表是摩根银行的"风险矩阵"系统)、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

  第三阶段,与此同时,国际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金融风险,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度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和模型。

  第四阶段,1997年夏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促使国际金融界进一步深入考虑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特别是1998年10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国际金融动荡的冲击之下,几近破产,并导致部分国际大银行遭受重大损失,而这些损失主要由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合力造成。这一案例启示人们:损失不再是但以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应该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全面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各种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多种风险于一体的新模型纷纷创立,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历史上不啻是风险管理理念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原则

  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风险管理原则。掌握和汲取这些原则,对于提高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强调以下一些原则: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双R原则)

  国际银行业把英文风险"Risk"的"R"不见看做是风险的"R",而且看做是回报"Return"的"R"。在他们看来,银行经营必须冒一定的风险,但同时也要得到相应的回报。任何不对称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业务管理应对预期的风险负责,应持续动态地管理暴露出来的风险,以保证风险与收益匹配。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资本为核心管理风险,设定风险限额(Limits)

  国际银行业通过设定奉献限制来管理风险,确保收益。国际活跃银行都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设定一个可接受的风险上限,超过上限的业务往往有复杂的审批程序,难以获得批准。风险限额和资本是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边界,而风险限额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资本的核心地位。在设置风险限额时,不仅从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上考虑,而且要考虑借款人对银行资本的占用额,并设置资本限额。这是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的一个显着特点。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充分披露风险原则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息披露作为实施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一个内在要求,代表了国际银行业和国际监管新的发展方向。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作用于风险行为产生的根源,体现了股东(委托人)对内部信息要求的意志和权利,削弱了管理层(代理人)的信息优势;信息披露制度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约束机制总是由一定的信息触动之后产生反应,信息披露的质量制约各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信息披露构成社会公共舆论监督,是有效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减少监管中的道德风险。强调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就是要构造公众监督机制,使银行的经营行为受到广泛关注,不符合监管宗旨的行为得到纠正,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覆盖、集中管理、独立审核

  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垂直性、集中性、独立性一直是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所有的风险状况及反馈结果都应有相应的部门负责和管理;对所有风险管理的政策及法规都应提出准确而标准的文件;所有的风险应通过精确的方法进行测试,包括压力测试。同时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架构,在人员、机构、报告路线上保证其独立性。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四眼原则

  国际活跃银行在风险控制上普遍都奉行"四眼原则",即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这种"四眼原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双人核保",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市场拓展系统,有两只眼睛来自风险控制系统。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四眼"同时审查一项业务,才能确保银行对风险分析和业务判断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支持业务发展

  国际活跃银行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大都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在保持独立性、垂直管理的基础上,服务于业务发展。在制定商业战略和规划时,首先进行风险评估,业务进入到操作层面时,要紧接着进行风险识别和采取适当的风险缓释措施进行风险规避,最终要对业务成果从风险角度进行检查评估,提出对商业战略规划的修正意见。从商业规划开始,就要为业务拓展配置资本和设定风险限额,形成业务政策,进行具体运营。在经过后评价分析后,如果发现问题,还要对业务重新配置资本和重新设定限额。

  7、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注重管理风险,注重沟通交流

  一项产品的主要风险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对产品进行管理的方式。不论产品是什么或使用何种模型测算其风险,违反政策或在监控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损失。全球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公司也认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与有关的专业产品运营方和市场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并作出评价的独立监控过程。

  8、全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国际活跃银行都非常强调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正因为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因此在银行员工中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风险管理文化。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