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资产与信用 >> 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9步走”

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9步走”

2014-03-12 16:31:44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8

  九:完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对策

  改进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设置加强贷款分类标准的量化。对贷款分类标准中可以量化的因素,例如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价,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得出同行业的平均值以及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以此为基础设定不同级别的标准值,使分类标准更具操作性。对于其他不能直接量化的标准,可以使用加权打分法,根据不同标准对还款可能性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权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设定每一级别的分数。

  合理确定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顺序不同因素对客户偿债的影响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各项标准对还款可能性影响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顺序。取得借款人偿债能力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分析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可将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放在第一位;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是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都是第二还款来源,可将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评价排在第二位,还款保证情况评价排在第三位;同理,根据其他标准对还款可能性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其次序。

  建立审慎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制度贷款分类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估计,而计提呆帐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反映。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根据贷款分类结果,在评估各类贷款内在损失程度基础上计提专项准备金。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参考其他国家的计提比例(一般认为,在扣除抵押品价值以后,次级类贷款的准备金至少应计提30%,可疑类至少应计提50%,损失类计提100%),对不同风险级别分别设置呆帐计提比例,使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真正为实际风险提供补偿。

  把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与预期损失率挂钩贷款风险分类信息要反映贷款的损失率和清偿率,并以之作为银行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拨备政策及贷款定价决策的依据。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把贷款分类结果与损失率相联系,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跟踪过去的分类结果,对每一级别的贷款损失情况进行统计,把损失金额与这一级别的贷款总金额对比,得出这一级别的贷款损失率。由于贷款风险分类法在2002年才开始全面推行,所以现阶段要获得不可缺少的大规模的样本,各商业银行之间必须加强合作。

  实际上,无论是信用风险管理还是市场风险管理都需要建立在一整套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基础上,加入WTO所承诺的银行业开放脚步越来越近,信用风险管理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