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危机研究 >> 浅析企业危机管理方略

浅析企业危机管理方略

2014-04-05 08:39:59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4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每一艘下海的小舟和巨轮能够顺利到达彼岸,然而海风暗礁,冰山仍不可避免的闯入我们的视线。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实难料,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的祖先将一切的灾难和不幸归因于宿命,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过去,人类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今天,人类在战胜一连串的科学难题中大踏步的向前迈进,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自然之谜,然而光有征服自然的能力还不能说我们所向披靡了,因为一切都可能发生,我们无法预测将来的一切。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除了精于应付别无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株的破产,巨人大厦的“倒塌”,林河酒被打入“冷宫”这些让人痛心的事件,正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而中美史克在面对全面停售的问题时,做到一切正常,从容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又给我们展示了危机管理的难能可贵,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危机管理在当今企业危机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看着是企业青春常驻的一项法宝。

  二、我国实施企业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一)危机自身特点决定了应实施企业危机管理


  pp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不确定性与风险性随处可见,我们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勇立潮头,这个不变的法则就是树立危机意识。何谓危机?一些权威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潜伏的祸机、危险的祸根。这种说法似乎有欠全面,笔者认为,危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严重威胁主体生存的一个过程。危机发生在病人身上就叫生命危机,发生在经济领域就叫经济危机,发生于企业叫企业危机。

  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在遭受外部的危机打击使内部陷入经营危机而严重威胁企业生死存亡的过程。危机具有有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紧迫性、信息不全面以及资源严重缺乏的特点:

  1、突发性

  由于危机发生前的量变过程不为人们所注意,待到危机发生时,事物所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乱,使人们感觉到非常突然。同时,危机中的混乱局面使人们既得到利益丧失或有可能丧失,使人们面临一个全新的,不熟悉的环境,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希望回到原来状态的心理,使人们更加感觉到危机是突然发生的。

  2、破坏性

  危机造成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形的是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损失,如厂房、设备等设施的破坏;无形的是造成了企业的形象、信誉以及职工士气的下降等。有些如有形的损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贮备基金的购买得到恢复,而有些如无形的损失有可能将使企业丧失活力,从而一蹶不振。

  3、不确定性

  危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判断危机是否会发生,以及发生的概率,人们往往凭经验去推测,然而经验在多变的情况下往往不适应新的情况。

  4、紧迫性

  危机的发展是如此之迅速,以致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而,需要当事人对危机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随时准备应付危机,速度越快,决策越是准确。

  5、信息不全面

  在危机中,原有的沟通渠道遭受破坏,使信息无法有效及时的传递给危机处理者,甚至会产生一些虚假信息,扰乱决策者行动。另者,在危机中,人们处于惊慌的状态,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对客观情况反应失真或夸大危机的细微之处,从而使企业危机管理者接受到错综复杂而又真伪难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危机管理(风控网)有用的信息是非常不充分的。

  6、资源严重缺乏

  在危机中,用于解决危机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首先,危机中资源会受到破坏,而用于危机反应的备用资源,或者遭受破坏,或者离危机现场很远,远水救不了近渴。其次,危机中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资源的使用速度非常快。再者,在危机中,组织不但无法有效获取收入,而且还要动用过去的积累资源应对危机,组织的资金资源就显得非常紧张。最后,危机中的人力资源是紧缺的,训练有素的危机反应人员毕竟是有限的。

  从以上危机本身的特点看,危机的发生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并且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可能将企业置于死亡的境地,而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企业难于应付,以致危机来临之时,企业如临大敌,惊慌失措,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企业重视危机的预防、控制和化解。

  (二)从主观层面看我国应实施企业危机管理

  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速度型”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每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总体经济扩张,发展速度很高,人们只看到表面的繁荣,而看不到掩盖在表面下的亏损问题,或者说看不到企业潜伏的危机。而当经济处于调整收缩阶段时,企业的低效、亏损问题暴露出来。缺乏危机意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我国的企业,目前大多数都缺乏危机意识,而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也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同时与发达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是一个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国家花了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控制企业亏损的蔓延;另一方面,企业久衰不振。这不禁让我们对管理功能进行反思,对企业经营机制进行剖析,结论是:企业目前尚缺乏一种内在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使企业预防、察觉、化解危机。“企业危机管理”是目前较适合的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危机意识的缺乏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缺乏超思维意识,理论研究滞后。所谓缺乏危机意识,其实就是缺乏超思维意识。主要表现在:

  1、研究方法基本上停留在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上,在实践中出了什么问题才会想着去思考应对的措施、方略。

  2、研究内容局限在物流和信息流上,只是在小的层面上做到了树立危机意识,而在战略层面上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3、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封闭式的,还留有过去计划经济带来的种种弊端,受旧的体制影响至深。

  另一方面:管理思想落后,形成企业危机管理误区

  企业危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目的就是合理组织企业的有限资源,使其产生生产力,获得最大的效益,然而,当今有不少人陷入了管理的误区,在强调“现代产权制度”的同时,忽视了基础管理;在注重未来市场的同时却忽略了当前的管理策略,以致于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强调最新的企业危机管理方法、手段上,或者以新的营销方式开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上,而忽视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当企业内部的问题一旦暴露,将使企业陷入泥潭,不可自拔,这些都是由于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思想落后于实践所致。

  危机意识缺乏是我国企业步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救企业脱离困境,必须改变我们企业的管理思想,引进企业危机管理方略,将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到针对不确定性及非常规的决策上,从主观上加强抵御、化解风险的能力。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