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案例分析 >> 内部审计 >>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反避税”挑战“亏损”外企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反避税”挑战“亏损”外企

2014-05-14 09:59:54 来源:风控网 浏览:214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再次呈现外企中国生存之“怪现状”:从今年1月到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而外商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075亿元,比去年反降了3.5%,更有一些企业甚至是长年“亏损”。在今年反避税行动中,这些“长亏不倒”的外资企业被列为了重点“照顾”对象。

      外企避税花样面面观

      目前在我国境内的40多万家外企有60%账面亏损,年亏损总额高达1200亿元,尽管事实上有不少外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他们通过利用非法手段,年避税额达到了300亿元以上。外企避税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避税对外企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某外资企业的一位会计师直言不讳。这位会计师向记者介绍,外资企业最常用的避税方法就是转让定价,“利往低处流,费往高处走”,通过这种手段规避的税金占到了避税金额的60%以上。

      另外在避税港注册也是不少跨国公司常用的避税方法之一。在国际避税港注册公司,然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政策或者低税收政策来减少税负。比如,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方来自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方,而实际在岛上,它们可能只有一间办公室。

      “不能原谅这种行为”

      税收优惠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可是某些外资企业在享受超国民的税收优惠待遇之后,还要采取避税手段,逃避纳税义务,这不仅仅侵害到了我国的税收主权,也对内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位内资企业的老总愤愤不平地向记者抱怨道,“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远低于内资企业,这已经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外企避税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这种行为是不能原谅的。”

      “反避税”进行时

      全球第一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上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四成跨国企业认为我国是亚太地区中带给它们最大税务挑战的国家。在这次调查中,66%的跨国企业认为转让定价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最大的考验,而转让定价正是“2005年全国反避税工作计划”中的核心部分。正是缘于这场“反避税风暴”,被访跨国企业中的94%都把转让定价列入了企业最需要关注的税务风险。

      近日,中日两国税务当局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BAPA),双方首度开始反避税合作。BAPA的主要功能是反避税,其次是避免双重征税。两国税务当局签署双边预约定价安排以后,可以共享来自于对方国家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信息,避免企业对税务当局的税收欺骗。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预约定价被认为是解决转让定价的最有效方式。

      其实早在1998年,厦门市国税局就与某台资企业签订了预约定价协议,开我国预约定价反避税之先河;2001年深圳地税局也与某日资企业签定了预约定价协议书。尽管各地都在按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积极开展预约定价工作,但这与那些专业的避税队伍相比,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需做更多地努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会更加开放。打击避税行为,维护税收主权,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外企避税路将越走越窄

      记者在与一些外企的财务人员接触时深深地感受到,从企业角度来讲,避税尽管在短期内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但是从长远来讲,避税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值得一提的好处。

      法网恢恢,随着中国的反避税工作日益成熟及国际间的反避税合作的加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倒”就必须依法纳税,否则这些企业就不是“不倒”而是“必倒”了,到头来只会声名狼藉、一败涂地。

      在记者就要结束采访时,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财务人员意味深长地说:“企业应该把纳税看成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纳税越多越光荣。与其挖空心思避税逃税,不如千方百计开源节流。”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反避税”挑战“亏损”外企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案例分析 >> 内部审计 >>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反避税”挑战“亏损”外企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反避税”挑战“亏损”外企

2014-05-14 09:59:54 来源:风控网 浏览:230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再次呈现外企中国生存之“怪现状”:从今年1月到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而外商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075亿元,比去年反降了3.5%,更有一些企业甚至是长年“亏损”。在今年反避税行动中,这些“长亏不倒”的外资企业被列为了重点“照顾”对象。

      外企避税花样面面观

      目前在我国境内的40多万家外企有60%账面亏损,年亏损总额高达1200亿元,尽管事实上有不少外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他们通过利用非法手段,年避税额达到了300亿元以上。外企避税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避税对外企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某外资企业的一位会计师直言不讳。这位会计师向记者介绍,外资企业最常用的避税方法就是转让定价,“利往低处流,费往高处走”,通过这种手段规避的税金占到了避税金额的60%以上。

      另外在避税港注册也是不少跨国公司常用的避税方法之一。在国际避税港注册公司,然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政策或者低税收政策来减少税负。比如,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方来自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方,而实际在岛上,它们可能只有一间办公室。

      “不能原谅这种行为”

      税收优惠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可是某些外资企业在享受超国民的税收优惠待遇之后,还要采取避税手段,逃避纳税义务,这不仅仅侵害到了我国的税收主权,也对内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位内资企业的老总愤愤不平地向记者抱怨道,“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远低于内资企业,这已经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外企避税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这种行为是不能原谅的。”

      “反避税”进行时

      全球第一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上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四成跨国企业认为我国是亚太地区中带给它们最大税务挑战的国家。在这次调查中,66%的跨国企业认为转让定价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最大的考验,而转让定价正是“2005年全国反避税工作计划”中的核心部分。正是缘于这场“反避税风暴”,被访跨国企业中的94%都把转让定价列入了企业最需要关注的税务风险。

      近日,中日两国税务当局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BAPA),双方首度开始反避税合作。BAPA的主要功能是反避税,其次是避免双重征税。两国税务当局签署双边预约定价安排以后,可以共享来自于对方国家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信息,避免企业对税务当局的税收欺骗。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预约定价被认为是解决转让定价的最有效方式。

      其实早在1998年,厦门市国税局就与某台资企业签订了预约定价协议,开我国预约定价反避税之先河;2001年深圳地税局也与某日资企业签定了预约定价协议书。尽管各地都在按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积极开展预约定价工作,但这与那些专业的避税队伍相比,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需做更多地努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会更加开放。打击避税行为,维护税收主权,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外企避税路将越走越窄

      记者在与一些外企的财务人员接触时深深地感受到,从企业角度来讲,避税尽管在短期内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但是从长远来讲,避税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值得一提的好处。

      法网恢恢,随着中国的反避税工作日益成熟及国际间的反避税合作的加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倒”就必须依法纳税,否则这些企业就不是“不倒”而是“必倒”了,到头来只会声名狼藉、一败涂地。

      在记者就要结束采访时,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财务人员意味深长地说:“企业应该把纳税看成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纳税越多越光荣。与其挖空心思避税逃税,不如千方百计开源节流。”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