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销售活动 >>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2014-11-10 15:33:38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9

  5、贷款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在现行的信贷制度办法下,一笔贷款对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界定不够明确,造成的贷款风险往往由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清收处置,而客户、信贷等有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没有完全落实,这既影响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风险的防控和化解。信贷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县支行作为基层行,承担了业务发展的一大部分,却没有配备专职的贷款风险管理人员,使得很多的贷款风险管理措施在县支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给风险的滋生和蔓延留下了空间。考核问责也存在不足。一笔贷款出了问题,不分原因,不问情况,统统对相关行、相关人员给予处分问责,在评比考核中减分、降级。同时,在真正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时,有的侧重对一般人员的考核问责;有的搞平均主义,使考核结果达了折扣。

  二、完善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把好贷款准入关,推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一是要抓好客户的营销和调查,把好贷款准入关。这是防范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客观对待金融竞争,既要看到银行在金融产品、结算服务、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差距,更要看到银行在贷款利率、资金规模、市场定位等方面的优势,不妄自菲薄,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的方式向企业抛送“橄榄枝”。坚持扶优限劣、风险可控的原则,择优选择客户,对风险承受能力差、法定代表人品行不好的客户不宜介入,已经介入的要逐步退出。对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完全的农业企业关键看“三品、一金”,即产品、人品、押品和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

  注重考察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情况,分析道德风险防范水平;注重研究行业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市场占有额和竞争能力,评估社会价值和风险程度;注重对企业存货、房屋、土地、设备、货币资金等实物资产和社会债务的调查,评估第一还款能力;注重对抵押物权属确认、评估价值、变现能力的分析,充分利用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个人资产为企业贷款承担连带担保贷款方式,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注重对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多少,信贷投入不超过企业自身投入,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强化调查责任,通过建立与落实严格的调查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客户经理深入、细致开展贷前调查,确保贷款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风险排查监测,建立全程式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在贷款风险管理上构筑五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进行信贷资金使用跟踪检查。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建立信贷资金运行情况登记记录,信贷资金使用的一般运行轨迹是:信贷资金——原材料——产成品——销货款回笼,客户经应对资金目前处于哪个环节、有无流失进行详细检查,做好记录,提出折理意见建议,并按月在业务分析会或以其他形式进行汇报。

  第二道防线是行业定期分析预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应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产品供求、产业发展现状、困境、趋势,揭示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利用客户贷款申报资料和数据,定期采集反映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揭示客户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银行信贷支持客户及产业的主要风险,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

  第三道防线是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提示。建立上下级行、同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互享传递制度,提高预警信息反应能力。按照“逐笔监控、全程跟踪、有效防范、及时处置”的原则,进行逐户逐笔监控,综合信贷、会计、统计等系统提供的贷款客户报表数据、信息进行非现场监测分析;定期和不定期深入企业,对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及企业市场发展前景、贷款的安全性等进行现场检查,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第四道防线是客户贷款到期或逾期的及时介入。进一步理顺、明确客户和风险两个部门之间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和工作协调机制,经营行、客户部门要主动将风险信息向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通报,及早分析调查,收集企业违规使用资金等有关违反合同约定的证据,及早处理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第五道防线是坚持和完善贷款后评价制度。建立动态的信贷营运与管理的贷后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价,定期向上级行书面汇报企业的贷款运行情况;指导客户经理严格按照批复要求做好贷款发放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发放和使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各自权限对审批发放的新放贷款进行贷后评价。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销售活动 >>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银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2014-11-10 15:33:38 来源:风控网 浏览:286

  5、贷款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在现行的信贷制度办法下,一笔贷款对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界定不够明确,造成的贷款风险往往由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清收处置,而客户、信贷等有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没有完全落实,这既影响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风险的防控和化解。信贷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县支行作为基层行,承担了业务发展的一大部分,却没有配备专职的贷款风险管理人员,使得很多的贷款风险管理措施在县支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给风险的滋生和蔓延留下了空间。考核问责也存在不足。一笔贷款出了问题,不分原因,不问情况,统统对相关行、相关人员给予处分问责,在评比考核中减分、降级。同时,在真正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时,有的侧重对一般人员的考核问责;有的搞平均主义,使考核结果达了折扣。

  二、完善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把好贷款准入关,推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一是要抓好客户的营销和调查,把好贷款准入关。这是防范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客观对待金融竞争,既要看到银行在金融产品、结算服务、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差距,更要看到银行在贷款利率、资金规模、市场定位等方面的优势,不妄自菲薄,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的方式向企业抛送“橄榄枝”。坚持扶优限劣、风险可控的原则,择优选择客户,对风险承受能力差、法定代表人品行不好的客户不宜介入,已经介入的要逐步退出。对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完全的农业企业关键看“三品、一金”,即产品、人品、押品和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

  注重考察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情况,分析道德风险防范水平;注重研究行业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市场占有额和竞争能力,评估社会价值和风险程度;注重对企业存货、房屋、土地、设备、货币资金等实物资产和社会债务的调查,评估第一还款能力;注重对抵押物权属确认、评估价值、变现能力的分析,充分利用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个人资产为企业贷款承担连带担保贷款方式,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注重对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多少,信贷投入不超过企业自身投入,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强化调查责任,通过建立与落实严格的调查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客户经理深入、细致开展贷前调查,确保贷款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风险排查监测,建立全程式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在贷款风险管理上构筑五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进行信贷资金使用跟踪检查。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建立信贷资金运行情况登记记录,信贷资金使用的一般运行轨迹是:信贷资金——原材料——产成品——销货款回笼,客户经应对资金目前处于哪个环节、有无流失进行详细检查,做好记录,提出折理意见建议,并按月在业务分析会或以其他形式进行汇报。

  第二道防线是行业定期分析预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应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产品供求、产业发展现状、困境、趋势,揭示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利用客户贷款申报资料和数据,定期采集反映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揭示客户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银行信贷支持客户及产业的主要风险,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

  第三道防线是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提示。建立上下级行、同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互享传递制度,提高预警信息反应能力。按照“逐笔监控、全程跟踪、有效防范、及时处置”的原则,进行逐户逐笔监控,综合信贷、会计、统计等系统提供的贷款客户报表数据、信息进行非现场监测分析;定期和不定期深入企业,对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及企业市场发展前景、贷款的安全性等进行现场检查,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第四道防线是客户贷款到期或逾期的及时介入。进一步理顺、明确客户和风险两个部门之间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和工作协调机制,经营行、客户部门要主动将风险信息向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通报,及早分析调查,收集企业违规使用资金等有关违反合同约定的证据,及早处理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第五道防线是坚持和完善贷款后评价制度。建立动态的信贷营运与管理的贷后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价,定期向上级行书面汇报企业的贷款运行情况;指导客户经理严格按照批复要求做好贷款发放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发放和使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各自权限对审批发放的新放贷款进行贷后评价。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