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环境 >> 从“曲突徙薪”看风险管理

从“曲突徙薪”看风险管理

2012-02-06 10:55:47 来源:资治文摘 浏览:552
   从政治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容易成了一门政治学、官场学。如果从人生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问题,那么,风险管理就是一门个人奋斗的成功学。为此,我们不能不请出伟大的亚圣——孟子来。
  
  在《汉书·霍光传》里,曲突徙薪的故事前后,还有不少文字,那才是本故事的精髓之所在。曲突徙薪的故事是用来劝说皇帝的,其真正的用意在下面的文字里。通过这一典故,就把风险管理从财产安全上升到政治安全、国家安危的高度。
  
  从政治学角度看风险管理
  
  《汉书·霍光传》是这样记述的: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奢侈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西汉的大司马霍光的小女儿成君,是汉宣帝的皇后。霍氏家族总揽国家大权,显贵已极。当时有个名叫徐福的人,上奏章给汉宣帝,希望皇上及时加以抑制,不要使他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而遭致灭亡。但徐福一连上了三次奏章,皇帝都置若罔闻。
  霍光死后3年,霍氏家族因为谋反而被汉宣帝杀尽。事后,揭发霍氏的人都受到了封赏,而徐福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当时有个大臣为徐福鸣不平,上书给汉宣帝,他讲了“曲突徙薪”这个故事,然后说:“徐福多次上书指出霍氏阴谋叛乱,要防患于未然,杜绝后患。徐福的意见如果能够实行,国家既不致于用土地来分封功臣和赏赐爵禄,大臣也不致于因叛乱而被诛杀灭族。希望你对于有预见性的建议能加以重视,并应该让建议者居于事后奔忙劳禄的人们之上。”于是宣帝下令赏赐徐福。
  汉书随后有一段评述:汉宣帝刚刚当皇帝的时候,到高祖的宗庙去拜祖,大将军霍光随从在旁担任骖乘,汉宣帝内心十分害怕霍光,就像有芒刺在背一样,十分不安。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霍光担任骖乘,汉宣帝感觉十分从容,心里也很安稳放得开。等到后来霍光身死而其宗族被全部诛杀,民间就开始传开这样一句话:“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所谓骖乘,就是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骖乘。汉武帝之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权力超过丞相,为实际的执政大臣。即自霍光始。
  汉宣帝当政的时代是公元前73年至前42年,距今已经2000多年。2000多年来,这则用霍光整个家族鲜血写成的故事一直震撼着后人,以至于历朝历代评述不绝。
  汉书记载:“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应琚《杂诗》中讲“曲突不见宾,焦烂为上客”;权德舆《读谷梁传二首》中写到“吾嘉徙薪客,祸乱何由生”;李商隐《失题》中提出“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周昙《淳于诗再吟》感叹“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饷盘筵”;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更是慷慨陈词:“病入膏肓,虽和缓扁鹊不能救;火烧眉睫,虽焦头烂额不为功。”
  在《汉书·霍光传》里,班固评论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天理”。因为霍光生前身为大将军,废立皇帝,辅佐幼主,权倾朝野,但因为他没有学好风险管理之术,在他死后便遭到灭门之灾。显然,霍光的不学无术,不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而是没有学好风险管理这门课而已。
  历史上北宋的寇准,当然是一个大义凛然的汉子,是宋朝有名的宰相。当年辽兵大举入侵,宋真宗已经吓得尿了裤子,打算南窜逃跑。当然,也不怪这个皇帝,毕竟在当时,辽兵确实是宋朝最为严重的威胁,辽兵打进来了,弄不好,会被俘当亡国奴的。但是,寇准力劝御驾亲征北伐,几乎胁迫皇帝到前线。宋辽议和,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赢得宋辽的和平。宋皇帝御驾亲征,两国签定合约,结束战争,让两国人民免于战乱,和平相处,本来是好事,但事后有聪明人便说寇准挟持天子到了澶渊,置皇帝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寇准于是被贬到南方。在寇准被贬上路的时候,有人告诉他:“《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没有忘记这句话,后来果然读《汉书·霍光传》,当读到“然光不学无术”时,恍然大悟,才明白这位朋友是讥刺他“不学无术”。按当时的官场观念,寇准这人当然是缺少周旋官场明哲保身必不可少的权术和策略。因此,寇准一贬再贬,直至死于贬所。
  岳飞、于谦这些人都应该读读《汉书·霍光传》,因为这两位好像也属于“不学无术”之辈。岳飞在金人掳走两个老皇帝,新皇帝已经即位的时候,天天不忘直捣黄龙府把老皇帝接回来。他全然没有想想,万一他把老皇帝接回来,新皇帝怎么办?于是岳飞逃不了被处死的结局。
  于谦则犯了另外一种错误,蒙古人在土木之变中俘虏了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后,于谦主持新立了皇帝朱祁钰,但没有想到,后来被俘虏的老皇帝却回来了,并成功复辟。他复辟后干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杀了再说。
  寇准、岳飞、于谦等都是我们历史中顶天立地的硬汉子,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何尝不知道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个人政治风险。但是,如果把他们放在国家利益的大天平上,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作为正是为了化解整个国家亡国灭种的巨大风险。在国家危机关头,他们用承担自身的政治风险来化解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巨大风险,在国家巨大的风险面前,个人所承担的风险是微不足道的,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这充分体现出了风险管理中的大与小、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从人生观角度看风险管理学
  
  从政治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容易成了一门政治学、官场学。如果从人生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问题,那么,风险管理就是一门个人奋斗的成功学。为此,我们不能不请出伟大的亚圣——孟子来。
  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非常反对孟子。他认为除了孔子以外,孟子哪里够得上圣人。于是命令把孔庙中孟子的牌位拿掉。所以,明朝初年,孔庙里没有孟子的牌位。朱元璋虽然出身文盲,但是后来很喜欢读书。有一天,拿来《孟子》读,读到这一段,“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一拍桌子:“嘿!孟子真是圣人,我对不起他,赶快修复!”于是乎,孟子又变成圣人了。
  朱元璋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因为孟子的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朱元璋不就是在一系列的人生风险面前,天助人助自己助,历尽苦难,终于成功地度过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险滩暗礁,在波涛汹涌、风急浪高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天降大任”之人吗?不度过这重重风险,哪里有他的成功登基。所以说,朱元璋的成功学也是一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风险管理学、人生智慧学。
  因此,只要把风险管理应用到政治上、事业上、人生奋斗上,风险管理就是一部成功学、谋略学、智慧学。值得注意的是,把风险管理学应用到政治上、官场上,要用到正道上,要做事业、做君子。
  什么叫事业?《易经·系辞》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是谓事业。”南怀瑾先生讲:“事业不是职业,现在大家动不动称事业,其实都是职业。事业是要对全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不是口说为社会,实际是饭碗考虑的职业。”也就是说,事业必须为社会大众着眼,为社会大文化着眼,否则,就等而下之,谈不上事业了。因此,如果把风险管理用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风险管理就是一门成功的显学;如果用到个人如何升官发财,明哲保身上,可能就是李宗吾的《厚黑学》、长乐老的《荣枯鉴》。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从“曲突徙薪”看风险管理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环境 >> 从“曲突徙薪”看风险管理

从“曲突徙薪”看风险管理

2012-02-06 10:55:47 来源:资治文摘 浏览:576
   从政治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容易成了一门政治学、官场学。如果从人生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问题,那么,风险管理就是一门个人奋斗的成功学。为此,我们不能不请出伟大的亚圣——孟子来。
  
  在《汉书·霍光传》里,曲突徙薪的故事前后,还有不少文字,那才是本故事的精髓之所在。曲突徙薪的故事是用来劝说皇帝的,其真正的用意在下面的文字里。通过这一典故,就把风险管理从财产安全上升到政治安全、国家安危的高度。
  
  从政治学角度看风险管理
  
  《汉书·霍光传》是这样记述的: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奢侈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西汉的大司马霍光的小女儿成君,是汉宣帝的皇后。霍氏家族总揽国家大权,显贵已极。当时有个名叫徐福的人,上奏章给汉宣帝,希望皇上及时加以抑制,不要使他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而遭致灭亡。但徐福一连上了三次奏章,皇帝都置若罔闻。
  霍光死后3年,霍氏家族因为谋反而被汉宣帝杀尽。事后,揭发霍氏的人都受到了封赏,而徐福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当时有个大臣为徐福鸣不平,上书给汉宣帝,他讲了“曲突徙薪”这个故事,然后说:“徐福多次上书指出霍氏阴谋叛乱,要防患于未然,杜绝后患。徐福的意见如果能够实行,国家既不致于用土地来分封功臣和赏赐爵禄,大臣也不致于因叛乱而被诛杀灭族。希望你对于有预见性的建议能加以重视,并应该让建议者居于事后奔忙劳禄的人们之上。”于是宣帝下令赏赐徐福。
  汉书随后有一段评述:汉宣帝刚刚当皇帝的时候,到高祖的宗庙去拜祖,大将军霍光随从在旁担任骖乘,汉宣帝内心十分害怕霍光,就像有芒刺在背一样,十分不安。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霍光担任骖乘,汉宣帝感觉十分从容,心里也很安稳放得开。等到后来霍光身死而其宗族被全部诛杀,民间就开始传开这样一句话:“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所谓骖乘,就是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骖乘。汉武帝之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权力超过丞相,为实际的执政大臣。即自霍光始。
  汉宣帝当政的时代是公元前73年至前42年,距今已经2000多年。2000多年来,这则用霍光整个家族鲜血写成的故事一直震撼着后人,以至于历朝历代评述不绝。
  汉书记载:“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应琚《杂诗》中讲“曲突不见宾,焦烂为上客”;权德舆《读谷梁传二首》中写到“吾嘉徙薪客,祸乱何由生”;李商隐《失题》中提出“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周昙《淳于诗再吟》感叹“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饷盘筵”;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更是慷慨陈词:“病入膏肓,虽和缓扁鹊不能救;火烧眉睫,虽焦头烂额不为功。”
  在《汉书·霍光传》里,班固评论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天理”。因为霍光生前身为大将军,废立皇帝,辅佐幼主,权倾朝野,但因为他没有学好风险管理之术,在他死后便遭到灭门之灾。显然,霍光的不学无术,不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而是没有学好风险管理这门课而已。
  历史上北宋的寇准,当然是一个大义凛然的汉子,是宋朝有名的宰相。当年辽兵大举入侵,宋真宗已经吓得尿了裤子,打算南窜逃跑。当然,也不怪这个皇帝,毕竟在当时,辽兵确实是宋朝最为严重的威胁,辽兵打进来了,弄不好,会被俘当亡国奴的。但是,寇准力劝御驾亲征北伐,几乎胁迫皇帝到前线。宋辽议和,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赢得宋辽的和平。宋皇帝御驾亲征,两国签定合约,结束战争,让两国人民免于战乱,和平相处,本来是好事,但事后有聪明人便说寇准挟持天子到了澶渊,置皇帝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寇准于是被贬到南方。在寇准被贬上路的时候,有人告诉他:“《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没有忘记这句话,后来果然读《汉书·霍光传》,当读到“然光不学无术”时,恍然大悟,才明白这位朋友是讥刺他“不学无术”。按当时的官场观念,寇准这人当然是缺少周旋官场明哲保身必不可少的权术和策略。因此,寇准一贬再贬,直至死于贬所。
  岳飞、于谦这些人都应该读读《汉书·霍光传》,因为这两位好像也属于“不学无术”之辈。岳飞在金人掳走两个老皇帝,新皇帝已经即位的时候,天天不忘直捣黄龙府把老皇帝接回来。他全然没有想想,万一他把老皇帝接回来,新皇帝怎么办?于是岳飞逃不了被处死的结局。
  于谦则犯了另外一种错误,蒙古人在土木之变中俘虏了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后,于谦主持新立了皇帝朱祁钰,但没有想到,后来被俘虏的老皇帝却回来了,并成功复辟。他复辟后干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杀了再说。
  寇准、岳飞、于谦等都是我们历史中顶天立地的硬汉子,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何尝不知道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个人政治风险。但是,如果把他们放在国家利益的大天平上,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作为正是为了化解整个国家亡国灭种的巨大风险。在国家危机关头,他们用承担自身的政治风险来化解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巨大风险,在国家巨大的风险面前,个人所承担的风险是微不足道的,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这充分体现出了风险管理中的大与小、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从人生观角度看风险管理学
  
  从政治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容易成了一门政治学、官场学。如果从人生的高度来讨论风险管理问题,那么,风险管理就是一门个人奋斗的成功学。为此,我们不能不请出伟大的亚圣——孟子来。
  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非常反对孟子。他认为除了孔子以外,孟子哪里够得上圣人。于是命令把孔庙中孟子的牌位拿掉。所以,明朝初年,孔庙里没有孟子的牌位。朱元璋虽然出身文盲,但是后来很喜欢读书。有一天,拿来《孟子》读,读到这一段,“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一拍桌子:“嘿!孟子真是圣人,我对不起他,赶快修复!”于是乎,孟子又变成圣人了。
  朱元璋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因为孟子的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朱元璋不就是在一系列的人生风险面前,天助人助自己助,历尽苦难,终于成功地度过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险滩暗礁,在波涛汹涌、风急浪高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天降大任”之人吗?不度过这重重风险,哪里有他的成功登基。所以说,朱元璋的成功学也是一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风险管理学、人生智慧学。
  因此,只要把风险管理应用到政治上、事业上、人生奋斗上,风险管理就是一部成功学、谋略学、智慧学。值得注意的是,把风险管理学应用到政治上、官场上,要用到正道上,要做事业、做君子。
  什么叫事业?《易经·系辞》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是谓事业。”南怀瑾先生讲:“事业不是职业,现在大家动不动称事业,其实都是职业。事业是要对全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不是口说为社会,实际是饭碗考虑的职业。”也就是说,事业必须为社会大众着眼,为社会大文化着眼,否则,就等而下之,谈不上事业了。因此,如果把风险管理用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风险管理就是一门成功的显学;如果用到个人如何升官发财,明哲保身上,可能就是李宗吾的《厚黑学》、长乐老的《荣枯鉴》。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