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环境 >> 光大证券内斗致风控真空

光大证券内斗致风控真空

2013-08-23 10:07:40 来源:风控网 浏览:591

系统出错责任在人
    8月16日,杨建波领导的策略投资部交易出错,2分钟内申报下单234亿元,成交72.4亿元。当天11点5分许,上证综指瞬间上涨5%,70余只大盘蓝筹涨停。事发后,光大证券一直声称是高频套利交易的系统问题。
    一位长期在华尔街从事高频套利交易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光大证券的交易系统算不上是高频交易,真正的高频交易是以毫秒为单位计算时间,进行高速的买入卖出。
    该人士称,光大的系统,应该是依靠买入几十只股票,并卖出ETF或股指期货来进行套利交易的软件,仅是一个可以依靠程序同时进行买入卖出的系统。
    对于光大证券所谓“系统出错”的说法,该人士称,无论如何,这套系统的操作或设置人员是逃脱不了干系的。此类系统分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手动操作,进行买入卖出,一种是系统自动触发。前一种情况,可能是操作错误,或将虚拟盘接入到了实盘;自动触发的模式,只要设置得当,系统不会出现下错单的情况,这只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此外,交易系统需要反复测试,即便没有操作失误,光大证券业存在测试不充分的责任。
    同时,他提出光大证券在解释这一问题的可疑之处。按照光大证券的解释,事发后,光大证券立刻拔掉电源,进行了补救。但该人士认为,错误交易持续两分钟,交易员没有反应,属于玩忽职守。另外,拔掉电源,并不能取消交易指令,只有通过输入终止指令才有效,光大证券的解释并不可靠。


内斗致风控真空
    无论是操作失误、设置过错、交易时间玩忽职守,还是交易员无额度限制的我问题,都指向光大证券的风控漏洞。而早在2009年上市时,光大证券的风控水平在证券会被评为第一。而自2010年光大证券内部出现的内斗毁了这一切。
    2009年8月18日光大证券IPO成功上市,这本是一个好的开始。时任光大证券董事长唐双宁说,光大证券上市对自身更好的发展,为光大集团社会形象的改善及下一步发展,都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年中,情况慢慢恶化,曾经为管理层称道的风控,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曝露出来。
    光大证券投行部门的内部人员爆料称,2010年光大证券分管风险管理的副总裁被调至分管投行部门,而深耕了4年,为投行业务打下良好基础的原副总裁刘剑则被调岗,为此后几年投行业务断粮、数位中层离职事件埋下导火索。2011年后在手项目基本告罄,而人员的大批流失使得项目储备后继乏力。
    自从2010年,光大证券宣布成立资本市场部,提升为公司一级部门。资本市场部的工作也提前到项目立项,并参与到项目质量的把关、风险控制等内核工作中,从而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有光大证券投行部人士称,2011年的奖金有30%还没有下发,更别提2012年的奖金了,激励机制的不足引起内部极大不满,从而引发了大批保荐代表人出走。
    2013年光大证券投行部在证监会IPO财务核查中连连折戟。证监会6月公布第一批30家拟IPO企业的抽查情况,光大证券被行业人士戏称为运气最不好的一家——被抽中企业多达5家,其中天丰节能和洪波科技都被查出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爆料邮件称。质疑不仅仅停留在业务部门层面。有媒体报道指出,由于“伯乐”王明权2007年退休,徐浩明在集团层面获得的支持明显减少,与唐双宁、袁长清两任董事长均出现了一定分歧,导致公司出现了集团空降高管和本土高层的派系之争,内耗成为业绩不振的原因之一。
    内耗最终让公司的风控形同虚设。光大证券历年年报显示,2009年光大证券合规与风控人员与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 2.19%;2010年这一比例骤降至0.3%;2011年与2010年基本持平,2012年比例回升至0.6%。风控的缺位,最终导致了8.16事件的爆发。
    而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作为光大证券的董事之一、集团的领导者,显然应该为光大证券多年的内乱负责。
8月13日,光大证券公布2013年半年报,其中提到,光大证券建立了三个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层为公司董事会;第二层为经营管理层及下设各专业委员会、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稽核部、纪检监察部;第三层为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
    显然,作为董事会成员之一、光大集团整体的掌门人,唐双宁对于光大证券风控漏洞本身也需要承担责任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光大证券内斗致风控真空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环境 >> 光大证券内斗致风控真空

光大证券内斗致风控真空

2013-08-23 10:07:40 来源:风控网 浏览:618

系统出错责任在人
    8月16日,杨建波领导的策略投资部交易出错,2分钟内申报下单234亿元,成交72.4亿元。当天11点5分许,上证综指瞬间上涨5%,70余只大盘蓝筹涨停。事发后,光大证券一直声称是高频套利交易的系统问题。
    一位长期在华尔街从事高频套利交易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光大证券的交易系统算不上是高频交易,真正的高频交易是以毫秒为单位计算时间,进行高速的买入卖出。
    该人士称,光大的系统,应该是依靠买入几十只股票,并卖出ETF或股指期货来进行套利交易的软件,仅是一个可以依靠程序同时进行买入卖出的系统。
    对于光大证券所谓“系统出错”的说法,该人士称,无论如何,这套系统的操作或设置人员是逃脱不了干系的。此类系统分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手动操作,进行买入卖出,一种是系统自动触发。前一种情况,可能是操作错误,或将虚拟盘接入到了实盘;自动触发的模式,只要设置得当,系统不会出现下错单的情况,这只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此外,交易系统需要反复测试,即便没有操作失误,光大证券业存在测试不充分的责任。
    同时,他提出光大证券在解释这一问题的可疑之处。按照光大证券的解释,事发后,光大证券立刻拔掉电源,进行了补救。但该人士认为,错误交易持续两分钟,交易员没有反应,属于玩忽职守。另外,拔掉电源,并不能取消交易指令,只有通过输入终止指令才有效,光大证券的解释并不可靠。


内斗致风控真空
    无论是操作失误、设置过错、交易时间玩忽职守,还是交易员无额度限制的我问题,都指向光大证券的风控漏洞。而早在2009年上市时,光大证券的风控水平在证券会被评为第一。而自2010年光大证券内部出现的内斗毁了这一切。
    2009年8月18日光大证券IPO成功上市,这本是一个好的开始。时任光大证券董事长唐双宁说,光大证券上市对自身更好的发展,为光大集团社会形象的改善及下一步发展,都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年中,情况慢慢恶化,曾经为管理层称道的风控,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曝露出来。
    光大证券投行部门的内部人员爆料称,2010年光大证券分管风险管理的副总裁被调至分管投行部门,而深耕了4年,为投行业务打下良好基础的原副总裁刘剑则被调岗,为此后几年投行业务断粮、数位中层离职事件埋下导火索。2011年后在手项目基本告罄,而人员的大批流失使得项目储备后继乏力。
    自从2010年,光大证券宣布成立资本市场部,提升为公司一级部门。资本市场部的工作也提前到项目立项,并参与到项目质量的把关、风险控制等内核工作中,从而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有光大证券投行部人士称,2011年的奖金有30%还没有下发,更别提2012年的奖金了,激励机制的不足引起内部极大不满,从而引发了大批保荐代表人出走。
    2013年光大证券投行部在证监会IPO财务核查中连连折戟。证监会6月公布第一批30家拟IPO企业的抽查情况,光大证券被行业人士戏称为运气最不好的一家——被抽中企业多达5家,其中天丰节能和洪波科技都被查出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爆料邮件称。质疑不仅仅停留在业务部门层面。有媒体报道指出,由于“伯乐”王明权2007年退休,徐浩明在集团层面获得的支持明显减少,与唐双宁、袁长清两任董事长均出现了一定分歧,导致公司出现了集团空降高管和本土高层的派系之争,内耗成为业绩不振的原因之一。
    内耗最终让公司的风控形同虚设。光大证券历年年报显示,2009年光大证券合规与风控人员与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 2.19%;2010年这一比例骤降至0.3%;2011年与2010年基本持平,2012年比例回升至0.6%。风控的缺位,最终导致了8.16事件的爆发。
    而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作为光大证券的董事之一、集团的领导者,显然应该为光大证券多年的内乱负责。
8月13日,光大证券公布2013年半年报,其中提到,光大证券建立了三个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层为公司董事会;第二层为经营管理层及下设各专业委员会、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稽核部、纪检监察部;第三层为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
    显然,作为董事会成员之一、光大集团整体的掌门人,唐双宁对于光大证券风控漏洞本身也需要承担责任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